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大众党建案例库”征集展示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黄海之滨、浮山湾畔,28座税收过亿元楼宇、135座5000平米以上楼宇,鳞次栉比、拥海而立,7000余家企业、8万名白领和9160名党员扎根其中,迸发着无限的商机和活力。
“与之前‘白纸上绘蓝图、平地起高楼’不同,当前楼宇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只有精耕细作,扎扎实实地强组织、优服务,才能更好地赋能经济发展。”青岛市市南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邢家祥说。
作为青岛市楼宇经济发展最早的城区—市南区,针对部分楼宇硬件老化、运营效率低等棘手问题,聚焦楼宇治理“轴、链、圈”三个维度,全面优化“楼宇+党建”模式,出台“十二项具体措施”,持续破解“空中经济”密码,勾勒出城市“最美天际线”。
“强轴”引领 楼头楼尾一贯到底
“刚进驻海天中心时,人流不大、销售额也不多,没想到楼委会主动帮忙张罗,拉来不少合作单位,生意慢慢红火起来。”得到“引流”的山东首家茑屋书店经理孙德君喜悦地说。
海天中心是青岛“第一高楼”,凭借一线海景和优质配套,吸引了众多像茑屋一样的新企业入驻。如何给类型多、数量大、隶属复杂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市南区突出党建引领,出台《党建引领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建立71个由街道社区、楼宇商管、物业等组成的楼宇综合党委,组建“新引力”党支部,建立“区委—街道党工委—楼宇综合党委—楼宇企业党组织”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构建起楼宇党建体系的“红色主轴”。
为了让“主轴”运行更加顺畅,市南区在39座重点楼宇设置“楼长”,由区级领导担任,组建“一长六员”团队,建立“五个一”工作模式,深化“楼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所有楼宇安排1名楼宇服务专员入驻办公,由楼宇物业经理或社区网格员担任,走访楼宇企业,组织各类活动,确保楼宇党建工作“有人抓、能人抓、专人抓”。
“通链”互联 楼上楼下一体联动
青岛远洋大厦是一座航运、外贸、货代企业高度集聚的商务楼宇。如今,非遗钗环手作体验、手绘国风团扇等各类传统文化体验,以微演艺、快体验、小课堂等形式,常态化走入远洋大厦,给楼宇内的白领青年带来收获满满的“午间一小时”。
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建强楼宇党建组织链条的基础上,市南区分类设置“海洋经济、时尚文旅、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商贸流通、数字产业”等产业圈层,加强楼企联动,凝聚属性相似的楼宇企业共同发展。一方面,组织楼宇内跨企业组建“微社团”,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推动楼宇内业态之间资源、业务互补;另一方面,完善楼宇自治机制,成立由楼宇物业、企业代表、法律顾问等组成的楼宇业主委员会,累计举办132场“协商议事汇”,深化群策群力、自管共治。
此外,市南区强化政企联动、会企联动,引入政府、行业协会和人才资源,打造“锋领驿站”阵地,打造“惠企通办空间”,因楼制宜定制服务板块,做到“办事不出楼、服务送上楼”;定期召开行业对接交流会、营商环境“观察员”恳谈会、“创享DIY”等活动,提供闭环式解决问题场景。如今,楼宇企业遇到困难和苦恼,第一时间就能联系到楼宇联络员;协调反馈“不过夜”,问题回应100%;午间“青文驿”让上班族放松身心…通过资源联享、平台联动、活动联办,楼宇党建链串起产业链,为楼宇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扩圈”共治 楼内楼外一域同心
“楼宇扎根在社区,楼宇发展与社区发展密不可分。我们想发挥楼宇党建‘溢出效应’,服务好周边的社区居民。目前我们65%的社区基金善款来自辖区楼宇企业。”市南区湛山街道湛山社区书记王斌说。湛山社区“楼社邻聚力会客厅”见面会上,吸引了30余家楼宇企业、5家银行和10余家社区企业积极参加。
市南区着眼打破楼宇与社区之间的壁垒,增大“垂直社区”和“平面社区”接触面,已组织87家楼宇企业与32个社区签约党建共建项目,有效推动资源双向流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力量也积极参与楼宇治理,实现“社区在楼宇有存在感、楼宇在社区有归属感”的良好局面。
市南区还组建43支楼宇党员团员联合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政策宣传、金融反诈、司法义诊、健康义诊等73项360余场惠民活动,有效实现“事务联管、服务联动、矛盾联解”。
以楼聚产、以产兴城。下一步,市南区将持续通过‘轴、链、圈’三个维度协同运作,把楼宇党建建成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通讯员:巨岩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