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看到一个诈骗案例,几组简单的数据让人内心五味杂陈。

消息来自最权威的新华社,犯罪嫌疑人于某以能办理央企国企等单位正式员工入职为由,伙同他人对甘肃各市州应往届毕业大学生实施招工、招干诈骗,他们有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及完整的入职培训流程,甚至有人还进入企业进行“岗前实决”,每个环节看起来都很正规。

殊不知,这些都是精心编织的骗局,2021年底到2024年6月,不足3年时间,他们就从400多名大学毕业生身上骗走8000多万元,平均每人20万元。

尤为可悲的是,直到案发仍有人打电话询问莫须有的工作,盼着能够端上“铁饭碗”。

说是骗大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拿出20多万,上当受骗的是实际是这些大学生背后的家庭,是他们的父母。

再进一步分析,上当受骗的还是那些没背景、没关系、没有安全感,又对体制充满憧憬、力图实现阶层跃升的普通家庭。

在甘肃这样的地方,让一个普通家庭掏出20万现金真不是小数字,然而面对“铁饭碗”的诱惑,暂时的经济压力又算得上什么呢。

任何形式的诈骗,之所以能够得手,都是洞穿人性并加以利用的结果。

其实,并不怕诈骗犯多么狡猾诡诈,怕的是现实中就是这么操作交易的。

有位北方省份的网友留言说,我们这就明码标价,到国企消防工程师要6个W,烟草公司要交60个W,没上班前必须交的。

网友留言真实性待考,但去年乘网约车时,开车的老师傅也是这个省份的,他说自己正找人托关系让女儿进护士的事业编,需要花20万。

可巧不巧,去年落马的一些国企人员,不少人都有个共同罪名,就是违规替人安排工作。

南方一家电力公司,有个员工和妻子闹离婚,妻子一怒之下曝光了进电力企业收钱送钱的内幕,可是没有证据,最终便不了了之。

内蒙有个李建平,在开发区工作的时候,本来只有77个编制,他竟然安排了862个人,最多一次安排了324人,国库再充裕也经不起如此多蠹虫蛀蚀啊。

正因为现实中有这么多成功的“交易”,所以才让骗子们驾轻就熟地行骗,也让很多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这是骗局成立的土壤和环境基础。

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某种程度那些被骗的人自身也多少有些问题,就是对“铁饭碗”妄念太深,过度执着于体制内的一劳永逸,从而给骗子提供可乘之机。

透过这起诈骗案,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前就业形势的复杂性。

经过近几年的风风雨雨,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旱涝保收的重要性,更加期待就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这让体制内岗位吸引力更大。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轻人争着抢着考公考编进体制抱铁饭碗,这都不是什么好现象。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应该是让大多数人都能看到信心,得到力量,并且能够锐意创造,敢于冒险。

若年轻人穷经皓首就为了能够得到锃亮的铁饭碗,这是没有未来的。

曾经几何时,我们提出了打破铁饭碗的口号。

时过境迁,若这铁饭碗越来越硬,越来越多,越来越值钱,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的。

--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