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
《封神》、《哪吒》、《姜子牙》、《杨戬》电影也好,动漫也罢,总会发出一个疑问:“封神榜”为什么会有阐教、截教设定?
明代作家许仲琳很可能是个设定控,他先搞了个神仙版《权力的游戏》,背景设定在商周交替时期,但仔细一看——儒释道三教创始人孔夫子、如来佛祖、老子三位大佬还没投胎呢!
这可咋办?
于是作者大手一挥,直接原创了阐教和截教两大天界独角兽企业。
明代丁云鹏《三教图》,孔子、如来与老子三教论道场景。
阐教,在传统典籍中不算罕见,不过是动宾结构,阐明教理的意思。
小说把它变成了教派的名字,大约可理解成能够阐明正道的教派,相当于仙界500强企业。
企业内部架构——CEO元始天尊坐镇玉虚宫、HR总监燃灯道人专管绩效考核、12位金仙部门经理各显神通(其中五位即将跳槽到佛教当合伙人),实习生哪吒杨戬等三代弟子自带主角光环。
至于截教,则是草根创业公司。
老板通天教主奉行"万物皆可修仙"的环保理念。
草根公司创业期,不挑,也没得挑。员工涵盖海陆空三界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羽毛族、水产部、爬行类事业部),四大王牌项目经理全是"圣母"。
所以,也理解了有学者认为,截教实则代表各种民间信仰,民间信仰自然是什么东西都有。
而民间还往往认为,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女性,往往反而具备神秘的力量,于是有了对各种“老母”的崇拜。
本来嘛,各发展各的,相安无事。
忽一日,天庭HR总监昊天上帝突然发红头文件:"各教派需输送365名神仙填充编制!"
封神榜 绘画
阐教、截教瞬间炸锅!
对于阐教、截教的仙人来说,封神是一件倒霉的事。《封神演义》里谈及“封神榜”,最重要的两段话是: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十五回)
-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弥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七十七回)
大概意思:仙>神>人,仙高于神,神又高于人。更关键的是,神实际上是高级的鬼,需要先死亡,然后才可以被封为神。
瞅瞅,这哪是封神?
分明是神仙下岗再就业!
封神这事,对凡人或许不失为机遇,对仙人则是劫难。
因此不论阐教和截教,都要设法避免让自己上榜。于是双方开启甩锅大战:
阐教祭出"学历歧视":截教那些野鸡大学毕业生就该去基层锻炼!
截教也不甘示弱,怒怼"职场PUA":你们玉虚宫关系户凭啥搞特权?
由此,《封神演义》最宏大的剧情,就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借着周武王伐纣灭商这次天命转移,死掉一批修仙的,降级,变成神;也死掉一批凡人,这个对他来说算幸运,也变成神。
电影《封神》
两边都认识到上封神榜算倒霉,那当然要尽量减少上榜数量。
如何避免被写成“魂上封神榜”?
阐教员工生存指南: 开会必喊"天命所归"口号,抢功劳一定要摆出"替天行道"pose。
不要小看这个“口号”,从政治立场看阐教是支持周文王、周武王改朝换代的,截教很多人其实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
拿闻太师来说,截教的三代弟子,但他当商朝太师,显然不是截教的组织行为。
闻太师在截教人缘好,他忠于商朝,就到处找朋友来帮自己打架,朋友出于情面就来了,被打死了,然后这个朋友还有亲戚、朋友啊,要为他报仇,于是就来了,然后……
没有然后了,又被阐教干掉。
最终结局——我们都知道,截教惨败阐教完胜。
截教好多非常厉害的人物,都成了封神榜上有名人;阐教这边则只用一些三代弟子和散仙意思了一下。
截教虽败,但员工也留下了血泪般教训——
请假理由千万别写"给兄弟报仇";
团建慎选"九曲黄河阵"等高危项目;
最重要的是——见到踩着风火轮的熊孩子赶紧绕道!
电影《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