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近两年持续内卷的背后,一直在革新性技术方面暗暗较劲,比如说大家最为关注的固态电池,最近电池领域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全球各大主流车企不约而同地将固态电池落地量产的时间节点定在2027年前后。

例如中国新能源巨头比亚迪,据官方声称已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计划于2027年开始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并将全面装车应用,而且他们也预计作为目前液态锂电池的大升级版本——固液混合电池的成本将会与现有液态电池持平。



除此之外,广汽集团已经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并计划在2026年将其搭载于昊铂车型。宁德时代、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



国外汽车品牌也是紧锣密鼓,丰田也在加速固态电池研发,计划2026年开始量产高性能固态电池,并于2027-2028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目标解决续航和安全问题。日产则是宣布2025年3月启动全固态电池试验线,目标2028年实现量产,其电池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离子电池提升一倍,充电效率大幅提高。



说是2027年前后量产落地,那么我们到时候真的能用上全固态电池吗?我认为还得再加3-5年时间。



要达到真正普适才能叫“用得上”,我不怀疑2027年甚至会有车企“抢跑”到26年初就把全固态量产装车,但成本是一大难题,因为全固态电池用的是全新的化合物、全新的结构和材料,几乎脱离了现在电池生产的体系,贵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大概率会在2027年前后看到那些几十万、大几十万的高端车型上“试点”全固态。

另一方面,从商业角度来看,固态电池完全新的结构、新的材料意味着生产线、生产设备都得大更新,也意味着现有的液态电池生产线要放弃。但问题是,商业逻辑下必然会将液态电池的价值最大化之后才有动力作出大刀阔斧的革新,不能说不厚道,是正常的商业思维。



所以对于全固态电池的普适化,像10来20万的车也能用得上的话,估计在2027年这个基础上再来个3-5年也并不奇怪。

N点评:不过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半固态电池,目前的半固态,结构其实也跟液态是很相似的,严谨一点来说应该叫半液态电池,这就决定了生产线是可以共用的,这就是半固态能这么快出来的原因,所以比亚迪说后续他们的固液混合电池成本将与液锂持平,并不出奇,他们有能力造出来,也有意愿去推进(争取全球新能源汽车话语权),所以全固态就别等了,半固态,还是可以关注一下迪子。(文:Bob/图: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