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乌军当前有着两大重兵集团,其中一个是库尔斯克方向的战术集群,一个是红军城方向的战术集群。
库尔斯克方向优先的时候,乌军精锐重点保障此处,尤其是从红军城方向调走了乌军装备最好的第47机步旅(乌军唯一一个全美械重装旅)——尽管当时红军城方向的战事也很危急。
这就造成了2024年夏季乌军在库尔斯克猛冲的时候,俄军同样在红军城方向猛冲,只不过俄军当时的重点没有指向红军城本体,而是横扫了红军城南的一系列城镇,如新格罗多夫卡、谢利多沃、乌克兰斯克、赫尼克等,彻底消除了侧翼威胁。
而当冬季以来,俄军中部集群转向直指红军城的作战后,乌军将原扎波罗热的防守部队、赫尔松的陆战军主力,以及后方的第15X序列新军旅大部增援到位。
这些增援减缓了俄军的推进速度,但并未消除红军城的危机;乌军迫切需要精锐突击部队,到前线反攻、反抢俄军阵地。
在这种背景下,反倒从库尔斯克战区调回到红军成一支精锐部队,其番号为第225突击团。
相较于比较传统的旅级番号,这种突击团又是个啥玩意儿?怎么之前没怎么听说过?
的确,“突击团”确实是算新玩意儿,而且也是乌军最近改革调整部分成果的体现。
以第225突击团为例,该部其实“出身寒微”,因为它的老底子其实是领土防卫旅的领土营。
早在俄乌战争爆发初期,乌军就进行了大规模动员,增编了一系列部队,其中在哈尔科夫州另成立了第127领土旅,第225领土营为该旅所辖营队之一。
这种在第124以外序列成立的领土旅,多集合了当时的志愿兵,所以战斗力并不弱,且具备跨区调动的攻防能力,比普通的领土旅要强些。
所以编制在第127领土旅序列内的第225领土营,既参与了哈尔科夫方向的战事,也曾跨区调动参与阿特木斯克绞肉大战。
在阿城绞肉机中,第225领土营表现出色,随后被调出领土旅系统,成为了独立突击营,并参与了阿瓦迪夫卡方向的作战。
由于乌军缺乏足量的机械化装备,而且具备进攻能力的单位也不多,所以便集中了优良武器、足量的无人机和相对精锐的士兵,组成此类小而精的突击营,使其充当前线突击与反抢的尖刀部队。
到2024年西方支援乌克兰机械化装备较多的时期,第225突击营便配备了德国支援的黄鼠狼步战车。这种正儿八经的步战车在乌军中只装备了少数部队,但第225突击营就是一家。
为了让突击营更好地执行任务,这种营级编制内还有专门的坦克连、无人机连,甚至编有用于消耗性作战的囚徒兵连,以及比普通突击连更精锐的突击队。
到2024年8月乌军发起库尔斯克州攻势时,第225突击营便一马当先地冲入俄境内,随后又在库州战区与俄军对战数月互有胜负。
期间,第225突击营又补充了新到的美援M2A2步战车,使得该部成为同时配备两种先进步战车的少数乌军单位之一。
大约在2025年新年前后,乌军总部就已经决定将该营升格成突击团,进一步扩大编制,并充实兵员、装备。
在1月时,该部撤离库尔斯克战区,并迅速进行编制充实与休整,2月初时完成部队的扩编。
完成建制调整后,第225突击团没有重返库尔斯克战区,而是被增援到了红军城方向,负责在俄军中部集群进攻的左翼方向发动反抢突击作战。
具体来说参战的位置是斯里布内——扎波罗什村方向,这两个村子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而且都不算大,前者战前人口500余人,后者为200余人。
第225突击团因为有着比较多的载具,所以敢于出动装甲车辆反击,还曾搞出坦克双车组直瞄射击的活儿。
但这个方向的俄军是进攻性很强的中部集群,该部的无人机使用很娴熟,在俄军无人机的打击下,乌军损失车辆不少。
而且这边俄军的步兵突击战术和近战水平也很厉害,经常几个人稀稀拉拉就敢冲进去打,所以现在斯里布内——扎波罗什村都在俄军的控制下。
不过乌军仍然没有放弃反冲,除了第225突击团外,咱们之前提到的第72机步旅重新上阵后也部署在这个区域。
因此在乌军的生力军增援下,后续的俄军能否稳定占领区并进一步向前推进,还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