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暨2025年德宏芒市目瑙纵歌节专场晚会成功举办,全省16个州(市)的26个民族艺术展演团和1个中缅胞波艺术团带来精彩纷呈的歌、舞、乐表演,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德宏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丰富着在德宏旅居的游客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助力叫响“旅居云南”品牌。
芒市傣族古镇
从充满阳光和绿色的自然之美到千里边境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勃勃生机,从瑞丽一寨两国的独特地理现象到芒市的城市烟火气息,从多彩文化的融合之美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辅以州内“1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康养、民宿等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德宏已然成为新兴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旅居地。
据相关报道,今年春节假期,德宏州接待游客210.8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5%;旅游总花费23.57亿元,同比增长22.12%。2月1日,德宏芒市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0067人次,单日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德宏以国际知名的四季康养旅游胜地建设为引领,以发展乡村旅居为重点,统筹城镇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8个业态差异化发展,以绿的底色提升相聚相知吸引力,以开放基因打造携手奋进场域,以包容品格拉紧互鉴融通纽带,以自在特质凝聚同心同行力量,催生旅居成为文旅产业的新业态、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和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旅居生活让各民族在空间上“融”、经济社会上“联”、文化情感上“同”、心理上“亲”,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交往交流交融,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共同体。
酒店室外露天温泉
绿的底色 提升相聚相知吸引力
在文旅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追逐阳光和绿色旅居慢生活成为一个新兴的、备受瞩目的方向。
德宏地处中国五大长寿带之一的“芒市—勐海—景洪长寿带”上,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特色医药资源和动植物资源,海拔、光照、空气、水质等非常适宜居住,很多人愿意来这里过冬。
为了赶上这一波旅居德宏的东风,坐落于孔雀湖度假区核心区的华丰孔雀湖度假酒店推出了暖冬系列康养套餐,4个档次的优惠套餐和活动供游客选择,且居住3天以上还包一日三餐。
酒店总经理王文群表示:“希望游客在这里感受一种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惬意。”
事实上,近年来德宏州一直致力于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依托,先后建成运营了芒市傣族古镇、华江翡华金科温泉度假酒店、瑞丽古城、陇川龙安水世界、梁河南甸伴山温泉小镇等一批项目,打造了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的综合性康养旅游目的地。
梁河南甸伴山温泉酒店
同时,德宏还推动旅游与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的融合,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特色精品旅游产品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提升“旅居德宏”的新体验。
德宏森林覆盖率高达67.45%,不仅拥有云南省最多的野生动物、鸟类和高等植物种类,还有9个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鸟类物种博物馆”。
旅居德宏,享受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感悟多民族共生共荣的乡村烟火成为不错的选择。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委会石梯村民小组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位于中缅边境大山深处的以景颇族、傈僳族为主的偏僻山村,曾因茶马古道途经此地、商队为通行在陡峭山崖上开凿阶梯而得名,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生态资源和鸟类资源丰富。
近年来,石梯各族群众以“鸟”为媒,同心守护“绿水青山”,实现了“五个蜕变”,享受了更多“绿色福利”,石梯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成为德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扎实推动边境旅游示范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德宏州民族宗教局有关领导表示,德宏州启动边境旅游示范村工作以来,认真分析研究全州边境旅游区域优势,结合全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巩固提升阶段任务,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科学编制“一村一方案”,充分发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等引领作用,2022年以来累计统筹各级各部门建设资金4331.85万元投入示范点建设,积极推动“旅居德宏”品牌建设。
德宏州绿的底色提升各族游客相聚吸引力的成效不断显现,绿色的含金量也逐渐显现。
2024年,德宏州盈江的石梯、瑞丽的银井、陇川的龙安3个边境旅游示范村累计接待游客8709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9.26万元,带动群众就业180人,实现人均增收2.3万元。
同样,在城市,德宏也在不断发力。
绿道网络逐步蔓延和推开,芒市孔雀湖生态绿道、瑞丽市一河两湖健康步道、陇川县南宛河生态绿道、盈江县湿地公园绿道、梁河县彩虹路健康步道等,为各族游客的旅居生活提供了良好保障;
城市中美丽的绿化景观、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旅居,为德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动力;
越来越多的城市“零碎空间”“巴掌地块”变成一个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袖珍游园”“口袋公园”,展现“处处繁花处处景”的美好城市画卷,让各族群众切身享受绿美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同时,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走在芒市街头,许多公共停车场都有很多房车,在‘比邻而居’的生活里,在天南海北方言的交谈中,各民族游客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旅居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芒市市民张先生感慨不已。
共庆泼水节 张仁韬/摄
开放基因 打造携手奋进场域
南宛河静静流淌,一河隔开两国,一寨相连千家。
走进位于陇川县陇把镇中缅边境的龙安村,景颇族特色的农家庭院点缀其间,外墙立面上绘制的“美丽乡村”民族彩画生动活泼,家家户户门前绿意盎然,村内车辆络绎不绝,游客们蜂拥而至打卡新近开业的陇川欢乐水世界,尽享边境旅游的乐趣。
近年来,龙安通过建立“景区+农家+游购”模式,大力发展蚕桑、砂糖橘、稻荷鱼、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让游客在自然美与人文美中解锁快乐旅居的无限可能。龙安温泉度假村、龙安土砖文化驿站、陇川欢乐水世界等文旅项目纷纷落地,让游客在自然美与人文美中享受快乐旅居。
德宏503.8公里的边境线上坐落着57个沿边行政村。近年来,德宏州不断加大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投入,这些沿边行政村“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让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为一个展示边疆各族群众共同奔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窗口。
到边境村旅居,共享幸福生活,感受多元风情,体验民族地区幸福生活,成为旅居德宏新时尚。
瑞丽银井村与缅甸芒秀村毗邻,中缅国境线以沟渠为界,两村边民同宗同源、交往密切、通婚互市,内有一寨两国水井、一寨两国秋千、一院两国等景点,是享有盛名的AAAA级旅游景区,每天外地游客平均在500人次以上。
如今,银井村旅居项目也已提上日程,瑞丽市将投入2025年度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万元,包含建设银井村民俗文化及民族传统手工艺品陈列展示体验场,提升改造乡村民宿等项目,旅居将为这个村庄带来更多的可能。
随着德宏旅居不断发展,旅居变创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去年9月,江苏企业家林万里全家第一次到瑞丽旅游,大家都非常喜欢瑞丽。他曾在江苏同行口中得知了瑞丽的营商环境及人力资源情况,经过旅居生活,深感瑞丽民风淳朴、包容性强、口岸便利、投资环境好等优势明显,最终决定在瑞丽投资建厂,把服装生产车间带到瑞丽。
林万里新建的厂房面积达4.8万平方米,能容纳2000到3000名工人生产,预计今年3月正常投入生产。“希望一辈子都在这里发展”是林万里的打算。
近年来,瑞丽市凭借口岸、政策、资源、服务等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口岸通关能力,通过以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目前,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已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7个,签约企业已落地82家,投产63家。
纵观整个德宏,拥有畹町、瑞丽、芒市机场、章凤、盈江5个国家级口岸,是中国陆疆最早实行全境对外开放、恢复发展边境贸易的地区,是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门户枢纽,一度成为全国出成果、出经验、出政策的沿边开放标杆,闯出了“全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德宏”的成功路子。
如今,德宏以其开放基因营造起各族旅居者携手奋进的场域,各族旅居群众来到德宏、爱上德宏、留在德宏,对幸福生活共同的追求成为德宏以旅居抓发展、谋共荣、强“三交”的引擎。
陇川欢乐水世界
包容品格 拉紧互鉴融通纽带
2025年1月28日,芒市傣族古镇德宏院子的44家民宿携手为住宿的游客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民族特色菜肴长街宴。
来自黑龙江、四川等地的游客纷纷表示,从寒冷的地方来到温暖的德宏,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德宏味道年夜饭,“天涯共此时”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共贺新春中,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时那刻,相隔千万里的游客在德宏大地上共同绘就了一幅其乐融融、共情共庆的画卷。
德宏居住着汉、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40多个民族,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阔时节、葫芦丝文化节等传统节庆数不胜数。各民族和谐共荣,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民族风情多彩多姿。
德宏的文化多样性让这里成为一个文化的交会点,多元的文化拉紧了各族旅居者互鉴融通纽带。
各族群众在共度节日中,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形中得到传承,绚烂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变得可感可触。与此同时,各族群众在共度佳节中身心共鸣,感悟现代幸福生活,从而饮水思源,生出对党和政府感恩之情,民族节庆成为传承民族文化、促进边境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非遗传承人、云岭工匠张国荣是大理人。2000年,他来到德宏瑞丽游玩,被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深深吸引,最终选择留在瑞丽生活、工作。
在瑞丽生活的这些年中,张国荣创立了瑞丽市荣丰现代装饰装潢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总设计师,将当地民族文化素材和创意系统呈现在设计和装饰之中,使建筑彰显文化韵味、民族特色,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形象跃然纸上。
“虽然是汉族,可是如今我是傣族传统建筑装饰营造技艺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的儿子张玉,创新用现代设计理念对傣陶进行工艺升级,让不少当地的傣族群众从他们这里学到傣陶制作技能,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这就是民族文化的魅力。”张国荣表示。
如今,张国荣父子均获评“云岭工匠”,成为云南唯一一对“父子云岭工匠”,他们用实际行动讲述了一个由旅居引发的各民族群众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携手奋进、共同奔赴幸福生活的生动故事。
在德宏,像张国荣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由“外地客”变成“自家人”,展现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动局面。
民以食为天,旅居生活自然少不了美食。
德宏美食被网友称为“云南美食的天花板”,孔雀宴、绿叶宴、过手米线等特色美食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成为当地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源头活水。
“万物皆可撒”的撒撇、盈江火烧猪、阿昌烧鸡等多种德宏美食“融”的滋味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德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在品味美食中,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文化交融的景象已成常态。
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2月,德宏州销售房产9730套,近44%为外地人购买。可见,来到德宏、爱上德宏,留在德宏的人们几乎占据了德宏购房人数的半壁江山。
如今,德宏已经成为一座各民族互嵌共融、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并以其开放、包容展现着中华文明“百川归海”的胸怀与姿态,接纳着八方来客,成为各民族交往更频繁的广阔天地。
一寨两国
自在特质 凝聚同心同行力量
包子是德国人,2017年他来到中国工作,专门拍摄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2023年2月,包子开启了说走就走的德宏“奇”遇记。
在德宏,蜿蜒如长龙的目瑙纵歌队伍、万人之舞的狂欢盛况、傣族泼水节的热忱祝福,傈僳族勇士上刀山、下火海,阿昌户撒刀的铮铮铁骨,牛干巴、鬼鸡、舂菜、过手米线、手抓饭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食等,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德宏人特别热情好客,包子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老外”,反而像“老乡”一样轻松、舒服。这,就是包子旅居德宏最大的感受。
无独有偶,旅居德宏的很多人都和包子有一样的感受。
“我们的店开了两年多了,许多人因芒市气候温暖、玩场又多,来到这里避寒过冬。我这里到傣族古镇商业街走路只要几分钟,那里吃喝玩购更是一应俱全。”在直播时,芒市傣族古镇君林苑民宿老板金姐热情地向大家介绍。
金姐的民宿所在的傣族古镇是德宏州芒市旅游资源的集中区,这里以古傣文化为统领,以建筑为骨、以商贸为气、以非遗为技,依托山形水势,是一个融合了傣族民俗文化和现代旅居业态的旅游胜地。
傣族古镇只是德宏打造“旅居德宏”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宏坚持全州“一盘棋”,充分发挥本地文旅资源优势,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以“美丽德宏、生态休闲”为突破口,重点打好生态绿色、美食德宏、边境旅游“三张牌”,以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短板为抓手,不断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宜居、宜业、宜养、宜游旅居德宏建设,叫响“旅居德宏”品牌。
在住宿方面,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瑞丽古城、芒市傣族古镇泼水广场、芒市奔奔乐欢乐世界游乐场、陇川欢乐水世界等项目建成运营;陇川龙安土砖文化驿站、邦瓦樱花谷、瑞丽市宏达大酒店、芒市顺城温泉度假中心、南甸春秋文旅颐养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开通了民宿申办“一站式”服务,以芒市傣族古镇、芒晃村等为代表的民宿集群化发展雏形初现。
一大批特色民宿和高品质酒店先后建成营业,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旅居德宏”品牌正在形成。
在便利交通方面,芒市国际机场已开通24条国内国际航线,进出港航班排名云南省第五位。州内“县县通高速”,形成“一小时旅游圈”,县市间最快15分钟即可到达,让游客在德宏的旅行更加便捷,享受更加丰富的旅行体验。
芒市还推动共享电动车覆盖城区旅游景点,旅居车(房车)规范管理进展顺利,不断完善和提升景区通达、智慧旅游、游客接待等功能;建成绿美高速公路绿美廊道100公里、绿美农村公路942公里、绿美国省道130公里。“快进慢游”的综合立体便捷交通网络初步建成,旅游通达性、便捷性明显提升,让各族群众交往交流更加便利。
共享“德”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共绘高质量发展“宏”图。
2025年2月21日,芒市旅居房车营地正式运营,并明确了收费细则,这标致着芒市旅居逐步走向规范。
今后,德宏将不断抢抓“加快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时机提前谋篇布局、“引客入德”,做“优”文化、做“强”旅游、做“深”旅居:
丰富旅居载体,让旅居者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中,共享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美食,从浸润着“各族同心 戍我边陲”内涵的大交融格局中,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完善基础设施,让旅居者更便利地深入更广阔的天地,饱览祖国山河的壮丽、历史的悠久、多元一体的璀璨文化,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激发起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发展乡村旅居,让人们融入乡村旅居的生活中,见证产业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幸福画卷的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是对德宏最生动的诠释……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德宏州民族宗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