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14岁全红婵以“水花消失术”拿下人生第一块金牌。

现在,未满18岁的她又拿到人生“第二块金牌”——保送暨南大学体育学院,主修运动训练专业。



消息一出,有人欢呼全妹实至名归,师傅陈若琳也真心为全妹可以去体验大学生活,感到非常开心高兴。不少网友纷纷调侃,暨南大学属实“高攀”了!因为以全红婵的成绩,国内的大学可以说是随便选,包括清华和北大!

很多网友就不太理解,为什么全红婵偏偏选了一个连985都不是的暨南大学?



这些网友的调侃背后,其实藏着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顶尖运动员的归宿,似乎就应该是清华、北大这类象征“最高学府”的985高校!

然而,大家别忘了,在广东人眼里,清华北大不如中大暨大!根据公示信息,全红婵拟就读的专业是“运动训练”,而暨南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高校,其体育学院在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

并且,全红婵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湛江人,而暨南大学位于广州,两地车程仅4小时。这种地理上的亲近性,不仅是乡情的纽带,更是现实的便利。



不过,一片祝福声中却夹杂不太和谐的声音。

一些“操心”网友担忧全红婵文化基础这么薄弱会影响大学教育质量,质疑她的保送机会是使用所谓的“冠军特权”。

既然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先来看看国家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政策,目的是为了让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退役后能有一份职业发展保障。

到前两年,相关招生进一步明确保送条件,比如奥运前八名、世锦赛或世界杯前三名。

而全红婵手握东京奥运会金牌、巴黎奥运会金牌,世锦赛金牌,作为跳水界最年轻的“三金王”,妥妥符合保送资格。



一直以来,暨南大学拥有成熟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像“亚洲飞人”苏炳添、奥运名将陈艾森等都曾在这里深造。

而且对于运动员被保送,全红婵并不是个例:苏炳添如今是暨大教授,杨倩就读于清华大学,樊振东保送上海交大。至今也没见传出有什么影响教学质量的事情。

所以那些所谓的担忧,压根不足挂齿。而且暨南大学采取弹性学制、线上课程等灵活方式,全力支持全妹完成学业。



但这不是在搞特殊,而是换一种方式让全妹平衡学业和跳水,她同样要和其他同学一样,按质按量完成学业要求。

当一位位运动员在跳台、跑道、球场上为国拼命争光时,社会就有责任为他们铺一条“退役后的道路”。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