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何养老”既成为困扰每个家庭的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课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提出“根据服务对象和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调整完善供给结构”,并将养老机构分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此举有助于破解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难题,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过去,我国养老机构常按民办、公办或大中小型划分,导致服务定位和服务对象模糊,养老服务市场面临发展粗放、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精准满足各类老年人的需求。一方面,当前市场上豪华型和简陋型养老机构较多,呈现“哑铃形”供给结构,导致大量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普惠型养老机构有政府公共投入作为保障,在收费与服务上有较高的性价比,往往“一床难求”,而民营的养老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甚至陷入运营困难的恶性循环。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需要对养老机构进行精细化管理。区分不同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有助于厘清公益与营利、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科学确定设施配置、服务内容和监管标准,进而精准投放政策“工具包”,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在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实现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确保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叶小红(职员)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2CHL4KO】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