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人们常说,一个男人的成功背后,必有一位伟大女人的默默支撑。然而,每当我凝视着日本明治维新的英雄坂本龙马的身影,心中总不禁泛起涟漪:他成功的背后,实则有着两位非凡的女性。一位,是他温婉而坚韧的姐姐——坂本乙女;另一位,则是他挚爱且坚定的妻子——楢崎龙(阿龙)。
龙马,家中的幼子,自幼便承载着母亲无尽的牵挂。12岁那年,病榻上的母亲凝视着他,眼眸中满是不舍,直至外婆轻声细语:“这孩子,定将大器晚成。”母亲方才安然闭目,离世而去。自那以后,乙女,这位温婉中透着刚毅的三姐,便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她对那个时而哭泣、十岁仍尿床的小弟,没有丝毫的溺爱,反而是“严爱并施”。龙马屁股上的“肌肉记忆”,或许正是这份特殊关爱留下的印记,也让他对姐姐生出了一份别样的依恋。
乙女,并非只是简单的“暴力姐”,她更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她带着龙马遨游书海,尤其钟爱中国的古典典籍《孝经》《小学》《大学》。而龙马,天生对书本无感,每当拒绝之时,乙女便会用绳子把他捆绑起来,拉到河边,作势欲掷。这样的童年记忆,何其独特,又何其深刻!
然而,乙女更是龙马精神上的同路人。当龙马决定离开土佐藩(今日本高知县),北上江户学习剑术与炮术时,乙女心中虽有万般不舍,却毅然为他整理行囊,泪光闪烁中,坚定地说:“弟弟,去吧,去追寻你的梦想,家里有我在!”这句话,如同灯塔之光,照亮了龙马异乡求学的漫漫长路,无论风雨,都能让他勇往直前。
在江户的日子里,龙马逐渐看清了江户幕府统治的腐朽与日本的危机四伏,他毅然投身倒幕运动。这一决定,无疑将他置于风口浪尖。乙女心中忧虑,却从未劝他放弃。她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弟弟。每当龙马归家,乙女总能第一时间察觉他的疲惫与焦虑,她静静地坐在他身旁,倾听他的诉说,用那双温柔的手,抚平他紧蹙的眉头。
如果说乙女是龙马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那么阿龙便是他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港湾。阿龙,这位来自京都的医师之女,因缘际会,与龙马相遇。那时,龙马在土佐勤王党的活动中,结识了阿龙的父亲楢崎将作。楢崎将作对龙马的志向与才华赞不绝口,于是将爱女阿龙许配给了他。
阿龙与龙马的“双龙结合”,并非一帆风顺。地域的差异、文化的碰撞、生活习惯的不同,让两人之初充满了摩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龙被龙马的坚定与无私深深打动。她开始理解并支持他的事业,用那双巧手,为他编织了一个温馨的家。
龙马倒幕之路,荆棘丛生,危险重重。阿龙虽心忧如焚,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每当龙马离家远行,她总是默默为他整理行装,准备一切所需。还会在他的衣襟里藏上一封亲笔信,字里行间,满是对他的思念与祝福。
龙马创办龟山社中(后更名为海援队)时,阿龙更是成了他的“内当家”。她不仅管理着队伍的日常生活与物资供应,还积极参与训练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在阿龙的助力下,海援队日益壮大,成为倒幕运动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命运总是多舛。1867年12月10日,龙马在京都近江屋遭人暗杀,年仅32岁。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让阿龙痛不欲生。她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整日以泪洗面。但在悲痛之余,阿龙深知自己不能垮掉。她强忍悲痛,为龙马料理后事,并继续支持着倒幕事业。
晚年时,阿龙常借酒消愁,酒醉之时,总会喃喃自语:“我是龙马的妻子。”这句话,饱含了她对龙马无尽的思念与深情。
1906年,阿龙在横须贺离世,享年66岁。她的墓碑上刻着“赠正四位坂本龙马之妻龙子之墓”。阿龙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与磨难,但她对龙马的深情相伴与坚定支持,却如一曲动人的赞歌,永远镌刻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
坂本龙马、乙女与阿龙,他们三人之间的故事,如同一首缠绵悱恻的诗篇,诉说着爱与牺牲、梦想与坚持。在岁月的流转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2025年2月25日写于中国东莞市塘厦镇三正半山温泉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