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贵阳2月25日讯(记者 张雪)新媒体传播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时代。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坚实基石,如何搭乘新媒体的快车,走进大众生活,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贵州,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多彩土地,给出了令人瞩目的答案。
贵州紧紧抓住互联网普及的机遇,大胆探索,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启普法新征程,致力于让法律知识以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之光遍洒苗乡侗寨。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贵州站”启动仪式 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雪/摄
“黔微普法”:新媒体矩阵的标杆引领
群众在哪里,法治宣传就要跟进到哪里。在众多创新举措中,贵州省司法厅精心打造的 “黔微普法” 新媒体矩阵成绩斐然。自 2016 年上线以来,“黔微普法” 微信公众号凭借丰富、实用的内容,吸引了超 250 万用户关注,累计发布文章 1.5 万余篇,总阅读量高达 5 亿余人次。
“黔微普法” 始终坚持 “宣传 + 服务” 的模式,不仅在法治新闻事件发生、政策法规出台时及时推送消息,还紧跟实时热点,邀请专业律师对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解读。为此,它先后打造了 “黔晓法”“黔微解读”“法治晨读” 等多个特色新媒体普法栏目,累计阅读量超过 6677 万。
聚焦视频领域,“黔微普法” 视频号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成绩十分亮眼。依托公开庭审现场视频,它整合贴近群众生活的案例,精心制作了 72 期《直击庭审》普法产品,让群众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同时,以 “案例演绎 + 法律解读” 的创新形式,推出民法典普法系列短视频《法典微剧》,在新媒体平台累计点击量超 1000万。此外,还结合贵州特色,创作180余期说唱形式的《民法典来了》短视频,用新颖的方式将法律知识传递给大众。
黔东南州司法局开展法治宣传直播 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雪/摄
多元品牌齐放:地区特色普法的蓬勃发展
在 “黔微普法” 的引领带动下,贵州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极具地区和行业特色的优质新媒体普法品牌。
黔东南州司法局的 “苗侗普法” 表现尤为突出。它充分利用短视频短、平、快且深受群众喜爱的特点,创作900余部普法短视频,累计播放量高达20亿人次。“苗侗普法” 还积极开展法治宣传直播,邀请律师和执法部门人员走进直播间,结合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进行 “直播带法”。通过直播,解答群众关于婚姻纠纷、劳务维权等各类法律咨询 600 余条,成功化解矛盾 83 件。
从线上的视频与直播,到线下的积极行动,黔东南州司法局始终关注群众需求,通过对政务新媒体后台和直播间的网民咨询与留言进行解答,真正做到为群众答疑解惑,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 年 3 月,一位网友在 “苗侗普法” 后台私信求助,称遭到殴打,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当天就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并安排专人跟踪回访,形成服务闭环。
都匀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宣传民警吴泗辛 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雪/摄
都匀公安在新媒体普法方面同样成绩显著。都匀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宣传民警吴泗辛 介绍,在反诈宣传中,都匀公安精心制作系列短视频,通过真实案例改编,让演员生动演绎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话术,再由民警进行专业的法律解读和防范提醒,让群众直观了解诈骗套路,有效提升防范意识。这些视频累计播放量达 5000 万余次,点赞量超 800 万。
同时,都匀公安还定期开展线上直播普法活动,邀请律师、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士走进直播间,与网友实时互动,解答法律问题。在一次关于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直播中,吸引了超过 10 万名网友观看,在线解答网友提问 300 余个,有效解决了群众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困惑,受到广泛好评。
拓展多元渠道:网络普法的全面深化
贵州积极拓展网络普法渠道,建立起 “E 法黔行” 网络普法新媒体矩阵,在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大型社交网站平台开设网络普法账号,定期发布法律知识、案例分析、网络安全提示等内容,进一步扩大普法覆盖面。
贵阳市云岩区委宣传部打造的微电影《节奏很云岩 —— 毒祸》,以贵州方言说唱的独特形式揭示毒品危害,播放量突破千万,成为网络普法的成功范例。而 “网信 AI” 微信小程序的推出,则实现了与市民的普法互动,让普法工作更加便捷化、互动化,使群众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法律知识,参与法治建设。
贵阳丝恋友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焰告诉记者,随着网络普法深入人心,员工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们也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公司和客户的合法权益,使得公司的业务往来更加规范、有序,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