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体育报
“都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去练体育。”在常人固有思维中,练好竞技体育和读好书,似乎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竞技体育要走到“金字塔尖”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业难以兼顾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家长们还是更倾向于孩子能先在学业上精进,实在过不了“独木桥”才另辟蹊径。但学习和体育“双优”的孩子,就有了更多选择。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金科校区体操训练基地的孩子们,正是这样的例子。
三方共建主动作为 “省队校办”特色试点
随着社会多元化文化逐步形成,青少年儿童面临的选择日益多样。近年来因从业者年龄小、成才周期长、社会认可度低等特点,国内体操项目的后备人才数量严重萎缩。河南省也不例外,虽为人口大省,但存在体操教练员资源异常匮乏、地市业训点严重不足等实际情况。虽然幼儿基本体操在河南蓬勃发展,但省中心体操基地容纳量有限,许多优秀苗子运动员无法继续体操训练。为此,河南省武术体操冰雪运动中心(以下简称“河南武体冰中心”)深入思考,主动作为,探索“省队校办”合作模式筹建训练基地。
经过多次调研,并报河南省体育局同意,河南武体冰中心于2022年4月牵头与河南省体操协会、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金科校区达成共建金科校区体操训练基地共识,充分利用该校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所可寄宿的公办小学且交通便利、师资雄厚的优势,接纳省内各地市优秀苗子运动员来校集中学习和训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在学校建立体操训练基地是一个很好的生长点,可以更进一步实现深度体教融合。孩子们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进行体操训练,晚上还有值班老师可以辅导功课,学校的寄宿条件可以满足外地学生学、训、吃、住一体化的需求。”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金科校区校长韦慧卿表示,学校高度认可“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学校师资、场地、保障等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体操进校园工作,旨在以专业队为引领,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体操运动,建设全国知名体操特色学校。
河南省体育局、武体冰中心在政策、资金、器材、师资等各方面予以金科校区体操训练基地大力支持。在政策上,支持该基地单独组队参加河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从2022年4月立项至今,各方在该基地建设和运营上的总投入已接近500万元;对标河南省队标准为其配备专业青少年训练器材,并选派两名省队优秀教练员进校执教。
从“画饼”招生到口碑载道
走进金科校区体操馆,能发现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700平方米的空间,与其他省区市队、各级体校的体操训练基地相比有些局促,但容纳了各种常见的体操训练器材20多类,吊环、双杠、单杠、助跳板等器械还区分了儿童和成人分别配备,各类弹网、气垫、保护垫、海绵坑等辅助训练器材一应俱全。三四十个孩子每天下午从2点到6点在这里练得热火朝天。
最初这里并非如此。“体操馆还在装修时,我们就开始招人了,当时主要从洛阳、驻马店、新乡等地市的幼儿园选拔孩子。能来郑州读书对他们有一定吸引力,但也花了不少功夫才说服家长。”回忆起2022年6月刚开始招生时,河南省体操运动协会秘书长马俊萌表示,当时全靠“画饼”。
9岁的孙白芷寒是最早一批招生参与体操训练的学生,她的妈妈白娜最初也很犹豫。“要把孩子从驻马店送来郑州上学,一开始我也担心练体操会不会耽误学习和长身体,怕孩子太累。当时招生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担心孩子练体操苦,难道高考‘头悬梁锥刺股’就不苦吗?拿出两三年时间尝试,三年级就大概知道孩子能不能走专业这条路。给孩子多一个发展的机会,就算不能练体操,也不耽误学习。来了之后,发现教学、训练、食宿等条件特别好,各级领导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训练,我也越来越放心。”在2024年河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上,孙白芷寒获得8岁组女子全能金牌、平衡木金牌,如今已成为河南省体操队正式集训队员。“获得冠军后,她自己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幸福感、价值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对竞技体操也有了一定认知。如今孩子进省队了,我们会全力支持她继续走下去。”白娜说。
教练钟宇鸣是河南省体育局通过人才引进录用的优秀教练员,一直在省队一线带队。金科校区体操训练基地建成后,武体冰中心领导多方统筹协调,最终选派她进校执教。“在学校带队员挺有挑战性的,我愿意尝试,但确实比在专业队更累些,孩子的思想、家长的认知和专业队相比完全不同。”这里招收的孩子虽然在幼儿园练过基本体操,但进行专业体操训练是从上小学才开始,家长们最初认为练体操很累、很危险,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钟宇鸣和同事们非常敬业,每天下午4小时的训练中,每一位教练员都手把手教孩子,不断强调要领、纠正动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身边就是同龄人,不像省队里有大队员作为榜样。她们看不到更好的,所以教练必须不停提要求,才能帮助她们提高。”只用了两年多时间,钟宇鸣就将几乎零基础的孩子带到了省比赛冠军水平。“取得这样的成绩,只能说孩子们练到位了,我们平时也抓得紧。省体育局和中心对基地投入很大,学校和协会也全力支持,帮孩子们解决了很多训练和学习上的困难,家长也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支持和信任。”钟宇鸣说。
随着金科校区体操训练基地的口碑越来越好,近两年招生越来越容易了。“现在招生不需要刻意宣传了,家长会通过各种渠道把孩子送来,我们还需要适当筛选。郑州本地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很多还在幼儿园的孩子会以走训的形式先尝试训练,到了上学年龄再正式入学。”马俊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