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织车位8千-1.5万、
网纱针织车位8千-1.5万、
打边1万-1.5万……
“日薪600招不到人!老板排长队被工人‘面试’”,这宛如科幻电影般的魔幻场景,正在广州海珠区真实上演。
制衣厂老板们举着样衣,在寒风中眼巴巴地等待着被工人挑选;网络招聘平台开出1.5万的月薪,却依旧无人问津。一场制造业用工体系的深层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绝非简单的“用工荒”,而是中国产业转型浪潮中,技术断层与消费升级的激烈碰撞。
薪酬倒挂与人才断层问题更是严峻。90后技工仅占行业18%,00后更倾向于送外卖而非学裁缝。某职校服装专业招生连续3年下滑,技术传承出现了20年的断代。
在制衣行业的零工市场,劳动合同就像 “稀缺品”,大多数零工都没有与雇主签订正式合同。这就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障,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社保等福利更是 “奢侈品”,工人需要自己承担医疗、养老等风险。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如同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可能被巨浪打翻。
一位在制衣厂工作多年的零工师傅无奈地说:“我们没有社保,生病只能自己掏钱,年纪大了,真的很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 这种对未来的担忧,让很多人对制衣行业敬而远之。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能在一个有保障的环境中工作。
这种日薪 600 元都招不到人的现象,该反思反思了。
(戳链接咨询客服)
关注HR圈内招聘网招靠谱HR圈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