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为了能更好的治理解放区,新组建的华中局秉持“广人治广”的准则建议让在军政工作上十分出色的萧华去主政广西,但却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

不仅如此,他还坚持不用四野的人。但在这之后,他却调来了华东地区的张云逸,让人疑惑不已,为什么毛主席不用四野的萧华而是启用张云逸呢?这背后有怎样的深意?



1、主席的回电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一些解放区的管理问题瞬间成为党中央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对于广西这样长期处于桂系控制下的解放区来说,选择一个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广人治广”的原则和各野战军的治理准则,新组建的华中局一下子就从众多领导干部中挑选出了四野的萧华出任广西省委书记,主政广西。



但当报告呈到中央之后,这个提议却直接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并且直接向其回电:萧华回国后另有任命,广西省的主要干部配备中央正在研究,结果另告。

主席的回电让所有人都一头雾水,难不成还有人比萧华更合适主政广西吗?这样的疑问产生没多久,中央新一轮指示就下发下来了:广西省的工作由原华东地区的重要骨干张云逸担任。



这就更让人惊讶了,按照“广人治广”的原则,张云逸既不是两广地区的人,也没有在这两个地方任职过,怎么会调任到这里呢?

2、“广人治广”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这么部署还是有一定的深意的。当然,并不是说萧华没有张云逸的能力突出,毕竟萧华是毛主席看着一路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俊,对他的能力自然了然于胸。



当初,萧华的父母去世,他年纪轻轻的就加入到了党的革命活动中,毛主席对他是十分重视的,不仅亲自教他革命知识,还带领着他一路历经磨难,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人。

在他参加革命的这些年,萧华一直都坚定着自己的革命信念,不仅为党的军政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还参与了不少著名战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在解放战争期间作为解放东北地区的主要指挥官,带领队伍在东北地区抵御住了杜聿明的进攻,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而且,在1947年时,他还辅佐萧劲光进行了临江保卫战的指挥,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企图,还改变了整个东北地区的战场局势。



因此,在华中局考虑主政广西的人选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虽然他不是两广地区的人,但凭借他的丰富经验和突出的能力是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的。

但毛主席却没有选择他,而是选了张云逸,究竟是为什么呢?在这之前,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当时的干部部署原则,也就是“广人治广”的方法。



如之前所说,两广地区作为最近收回的解放区,它既有复杂的人文环境,又有桂系白崇禧的长期影响,能治理好这里的人必须是既有能力又熟悉这里的人,最好就是出自两广地区的人。

而在毛主席的眼中,萧华虽然能力突出,但为了大局着想,毛主席还是选了张云逸。而之所以许多人都对此十分疑惑,就是因为在当时看来,张云逸也并不是两广地区的人。



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全对。在个人的资料中,张云逸虽然是海南文昌人,但是在行政区划更改之前,他确实是广东省文昌县的人,符合“广人治广”的原则。

再加上两广地区特殊的人文结构和生活习惯,张云逸去主政广西再合适不过。当然,除了这一点,张云逸身上也与广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29年,刚刚加入我党的张云逸被派往南宁做兵运工作,他由此能在广西停留过一段时间,不仅顺利的完成了组织上交给她的工作,还将当地的武装部队改造成了新型武装力量。

由此可见,张云逸在治理军队以及广西军政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优势的。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当年著名的广西百色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就是张云逸,可见他对广西工作的熟悉程度。



当时,邓小平、张云逸等人遵照组织上的指示在广西进行一系列的工农武装割据行动,他们不仅获得了当地的武装领导权,还动员了不少工农和学生参军,壮大了革命力量。

与此同时,凭借着这些武装力量,张云逸还和邓小平一起创建了由大多数广西子弟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极大的拓展了党的革命力量,为革命贡献巨大。



广西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毛主席也因此看到了张云逸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在综合考虑之下,他才将张云逸调任到广西组织相关工作。

当然,除此以外,毛主席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其背后还是想到了张云逸的特殊背景。



与萧华不同,张云逸在加入我党之前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者,所以他不仅是在我党备受尊重的人,就是在国民党中,他也算得上一号人物。

那么,将他调任到两广地区,就会最大限度的减轻当地残留势力对我党的敌对情绪,继而就可以顺利对当地进行治理和发展,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有利无害的决定。



因此,在毛主席的慎重考虑之下,中央很快下达了任命,张云逸担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负责广西的所有军政事务。

而张云逸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在他任职期间,广西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受到了极大的遏制,当地的社会秩序和基本建设也回到了正轨。



如今看来,“广人治广”的原则对于当时的广西来说确实是一剂良药,而张云逸的表现也展现了毛主席运筹帷幄的领袖能力,让人赞叹不已。

参考资料:
张云逸、萧华——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