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某一天的早晨,位于赤峰辖区的柴胡栏子村突然响起了阵阵枪声,在援兵到达之际,已经有5名师级干部惨遭毒手。
此事引起了毛主席的大怒,而在这之后,他却下令枪毙了护送这些代表干部的骑兵连负责人,让人匪夷所思。毛主席究竟为什么会突然枪毙他们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1、主席的震怒
在解放战争时期,虽然表面上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对抗,但在实际社会中,却有很多的势力蠢蠢欲动,他们或是想要趁动乱获得利益,或是想要投奔国共两党的任意一方。
就在这个复杂情况下,赤峰辖区的柴胡栏子村继而就发生了一起惨案,造成了我党5名师级干部的死亡,其性质十分恶劣。
毛主席在听闻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不仅立刻命人去调查这件事的真相,同时也将目光放到了护送骑兵连的身上。
就在所有的事情都搞清楚之后,负责护送的骑兵连负责人却受到了惩治,他们或被枪毙,或被开除军籍,或被判刑。
不少人都觉得疑惑,虽然在护送的任务中骑兵连有错,但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惩治,难不成,在护送的过程中还发生过其他事情吗?
2、柴胡栏子惨案
要想了解主席震怒以及枪毙骑兵连负责人的原因,我们必须弄清楚当时柴胡栏子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毛主席在听到这件惨案的第一时间就派人进行了彻查,结果不止让人大为震惊,也间接的揭开了当时存在于军中的种种不良风气。
在相关人员的调查之中,我们得知,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为了能进一步的了解整体战局以及进行协同作战,各地都派出了一定人数的代表团在内蒙古地区召开了党代会。
而这次损失惨重的就是当时的冀东代表团。在党代会顺利结束之后,除了冀东代表团之外的所有与会人士都按照原路返回了自己所在部队。
唯独冀东代表团因为前线物资紧张,就先派了一批人马将冀察热辽分局分发的装备带走,其余人则慢慢返回。
由于这些人都是所在部队的领导干部,所以分局的领导就为他们配备了一个骑兵连,主要负责护送工作。
于是,在这些人的护送下,冀东代表团就慢慢赶路至柴胡栏子村。由于骑兵连的特殊性,他们无法进入老乡村中进行歇息,就与代表团的人分别留在了两个地方。
本来一切都是很平常的做法,但唯一的变数就是,当时村子附近流窜着一伙匪徒,他们正想抓一些我党人士去向国民党邀功,就正好碰见了当时的代表团。
于是,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他们悄悄的来到了村子周围,并形成了包围圈,企图将代表团的所有人都一网打尽。
冀东代表团的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按照人数和武器装备来说,他们确实已经是囊中之物,但为了共产党人的尊严,他们还是进行了殊死搏斗。
当然,仅凭这几个人是没有办法冲出去的。所以,当时代表团中的一个主任苏林燕就命令所有人集中火力,掩护通讯员出去向骑兵连报信,以便前来支援。
但没想到的是,代表团们的殊死搏斗和村子里的频频枪响并没有引来那支骑兵连的援助,而且前去报信的通讯员也一去不复返。
在村子里的代表团眼看迟迟等不来援军,只能将重要的文件和资料都进行了烧毁,并且进行最后的突围。
在火拼的过程中,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被射中了手臂,或是身受重伤,亦或是命丧于此,最后仅仅留下了几个人安全的到达了周围的安全地区。
而那些骑兵连,早在听到枪声之后,立刻头也不回的逃出了柴胡栏子村附近的彩凤营子村,并且越跑越远,完全丧失了作为一名军人的尊严和意志。
在最后的统计中,冀东代表团几乎损失殆尽,其中不仅包括年轻的战士,还包括像苏林燕这样的5位师级干部,其惨烈程度难以言表。
此事一经上报,毛主席瞬间就勃然大怒。在他看来,在即将解放的辖区里,竟然发生了这样的惨案,这不仅是当地军队的责任,也是整个军队乃至解放战争的巨大损失,必须严查到底。
在接到毛主席的调查指示之后,相关人员立刻就对这件事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没有多久就查明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袭击的武装力量不仅仅是流窜在当地的匪徒那么简单,他们其中还有国民党军、绥靖军以及当地武装力量等各种复杂成分。
事后,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我军在当地武装部队多次对这些顽固势力和匪徒进行了剿灭,虽然历经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顺利的为那五名英灵报仇雪恨。
但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将目光放在了那支骑兵连的身上。这场惨案的发生固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但骑兵连的反应则透露出了当地部队的更大问题。
按理说,骑兵连在得到护送任务之后,就应该时刻关注代表团的动向,并在其遇到危机时果断进行救援,但他们却因为贪生怕死而逃回了部队驻地,其做法是在令人发指。
同时,作为一个军人,骑兵连的这些人不仅没有做到服从命令,而且还临阵脱逃,是革命意志不牢的表现。
因此,在各级领导的商量之下,毛主席才会将该骑兵连的负责人进行撤职、判刑甚至是枪毙处置,这既是祭奠死去的五名师级干部,也是对其他人的警告。
柴胡栏子村的惨案至今都让闻者震惊,但同时,我们也要以此为教训,在军队的建设中,思想和意志建设是不亚于战斗力训练的,也希望这样的惨剧不会再发生在解放军的队伍中。
参考资料:
柴胡栏子事件——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