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中部的褶皱里,藏着一枚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琥珀——靖远。黄河在这里放慢脚步,把两千年的人间烟火酿成一杯醇厚的酒。清晨的薄雾中,钟鼓楼的飞檐挑破云霞,城隍庙的香火编织着市井的经纬。这里不是地图上的耀眼坐标,却能让每个过客都听见心跳与岁月同频的回响。
【青铜器上的密码】
汉武帝元鼎三年的那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祖厉河畔的烽燧,这片土地便以"鹑阴"之名镌刻进华夏版图。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东汉双鱼铜镜的涟漪仍在荡漾,西夏文书的墨迹里藏着驼铃与铁马的混响。最令人屏息的,是那尊元代铜壶滴漏——八百年前的更漏声穿透展柜,把博物馆变成了时空交错的驿站。
【山河入盏】
黄河在这里挥毫泼墨,绘就一幅流动的史诗。乌金峡的峭壁上,岩画中的先民仍在追逐太阳;哈思山的云杉林里,六月飞雪是山神撒向人间的碎玉。最动人的莫过于暮色中的虎豹口,当年西路军渡河的篝火,化作河面上跳动的粼光。若乘羊皮筏子顺流而下,会遇见转经轮般的古老水车,把黄河水转成金色的经卷。
【市井长生殿】
钟鼓楼的晨钟惊起一城烟火。东关的早市上,卖酿皮的老伯用祖传铜刀切出透亮的年轮;剪窗花的妇人手指翻飞,转眼剪出会呼吸的牡丹。巷子深处的老茶馆里,盖碗茶泡着半部《三国》,戏台后的自乐班正在勾画脸谱——那抹朱红描到眼角时,整个城池都成了戏台。
【舌尖上的山河经】
靖远人的日子,是用味道写就的哲学。当清晨第一笼高钙馍揭开蒸笼,全城的味蕾便苏醒在麦香里。羊羔肉在二十味药材的秘方中涅槃,成就了《本草纲目》里的活色生香。最妙的是酸烂肉——经年的老坛泡菜与五花肉共舞,酸香穿透时光,让每个游子的行囊都变得沉甸甸。
这座黄河哺育的小城,把两千年的光阴折叠成巷陌间的寻常。在这里,历史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老茶客杯中的涟漪,是剪纸艺人指间的春风,是城墙上新生的苔痕。当暮色漫过乌兰山,晚钟与归舟唱和,你会懂得:有些地方,注定要在慢镜头里生长。
你听,黄河的水声里,藏着多少未说完的故事?这个春天,可愿来靖远的街角,等一株桃杏摇曳了时光?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定琴
★来源:靖远电视台
更多信息详情
请在微靖远招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