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约3600字 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回 家

文/姚小红

今年,大姐家的二女儿小美正月初六出嫁,大姐很早就叮嘱我:“小美出嫁,这么喜庆的日子你一定要回来,全家一起回来参加小美的婚礼。”

其实,不用大姐叮嘱,我肯定会回家的。虽然去年过年期间,全家回来过。今年恰逢小美出嫁,这么美好的日子,我一定要亲眼见证。

说真的,我还想看看舅妈,她是不是还是那么忙碌;还想看望阿姨和阿姨夫,一年了,他们的身体有没有好些;我更想和哥哥姐姐们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最后是我的闺蜜凤,我们六年没见面了。

老公和我商量好,他这次不和我们回家。过年期间,他在家可以多陪陪爸妈。

我和孩子们说好,坐绿皮火车回家。这样经济实惠,又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年前,女儿提前15天买好杭州到渭南、渭南到杭州的来往火车卧铺票,大家就等着年初二动身了。

出发的时间早已告诉了哥哥姐姐和最好的闺蜜。大姐告诉我,我和孩子们依然住在她家前面的大炕上,大棉被和空调、电褥子都准备着。哥哥说,他开车来接我们回家。好友凤知道我要回家,很早就告诉我:“这次回来一定要在我家待的时间长一些,最好能住一晚上,这样我们俩就可以谈天说地了。”


大年初二早上,和孩子们收拾好衣物,三个拉箱、三个袋子。晚饭后,老公送我们去建德高铁站,六点多的高铁,到杭州7点多。晚上9点多,坐上杭州到渭南的火车时,第一时间发信息到“一家亲”群里,告诉亲人们我们坐上绿皮火车了。

由于是晚上,大家一上车,就睡觉了。天亮了,火车已从浙江来到了河南。经过南阳车站时, 天空下起了大雪。孩子们看到雪,异常兴奋,拿起手机不停地拍照。我把下雪的照片发到群里,哥哥姐姐外甥女们都说家里没下雪。

初三下午三点多到了渭南火车站。哥哥怕下大雪,很早就安排了一辆出租车。回到哥哥家,大家坐了一会,又和侄女冰娃一家去大姐家。

到了大姐家,外甥女琳和小美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琳的女婿小孔为我们准备饭菜。哥哥和冰娃一家把我们送到大姐家,坐了一会就回家了。

小孔为我们做了还有好几样凉菜,其中就有女儿最爱吃的肉皮冻,还有好几样热菜,满满一桌。饭后,和姐夫还有外甥女们聊天。大姐八点后才回家。过年期间,大姐工作的桃园饭店,生意异常火爆。大姐只有三天时间休息,初五到初七。


初四,孩子们在大姐家和外甥女们一起玩。哥哥和嫂子开车接我去舅妈家拜年。舅妈一看到我们来了,把客厅里的火炉弄得红彤彤,我们一起围坐在火炉边烤火喝茶吃茶果。舅妈说:“我去做饭,一会就能吃了。”我们都不是很饿,让她被忙活。舅妈说:“到舅妈家了,哪能不吃饭呢?我做几个简单的菜就行。”十分钟后,一盘凉拌莲藕、一盘凉拌素猪肉、一盘凉拌肉火腿、一盘肉辣子,还有白面圆馒头,就上桌了。饭后,大家依旧坐在火炉边聊天。

我看到客厅墙上挂满了全家幅。最大的一幅在中间,舅妈一家人都穿着大红衣服,舅妈舅舅坐在中间,表弟表妹们站在后面一排,最前排是侄儿侄女们,大家喜笑颜开。大照片周围是表弟表妹们从小到大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被舅妈擦拭的干干净净。

舅妈不经意地说:“现在这个房子的地砖,都是我和你们的舅舅一架子车一架子车拉来的,两个人一块砖一块砖铺好,那时候盖房子真的艰难。你舅到该享福的时候,却走了。不过你舅走的时候,没遭什么罪,他是晒太阳时走的,走得很安详。好在孩子们都很出息,两个媳妇也孝顺,孙子孙女也都大了。”

我拍着舅妈的肩膀,想安慰她。舅妈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她的手上,传来阵阵暖流。


告别舅妈后,哥哥送我回大姐家。我们说好第二天去阿姨家拜年。

第二天一大早,大姐家来了很多人,都是村里来帮忙的人。厨房间,好几位和大姐年龄相仿的姐姐,客厅里,还有两位阿姨。她们正忙着准备包饺子,小茴香白萝卜陷的。揉面的揉面,调馅的调馅。

我问姐姐们:“为啥要准备蒸饺?”

村里的姐姐们异口同声回答我:“为了小美到婆家不饿肚子。”

大房间里,姐夫和村里的几位老哥商量着女儿初六出嫁时的有关事宜。姐姐们有说有笑,大姐忙着找东西。女儿和阿姨们一起包饺子。儿子和琳的两个女儿玩。

哥哥开车接我到阿姨家拜年。到了阿姨家,舅舅家的大表弟敬娃和妻子还有儿子三人也在。阿姨坐在房间的小凳上,阿姨夫坐在靠椅上,敬娃和妻子还有儿子分别坐在炕沿和椅子上,喝着茶吃着瓜子、花生。阿姨家的表哥军哥站在房间门边上。

我们聊着小时候的事情,军哥小时候去割草,不小心掉到酸枣刺窝里。我和哥哥一放暑假,就来阿姨家玩。阿姨家的棉花地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南瓜、黄瓜、西葫芦、辣椒、茄子还有西红柿。每到周末,在家没事情干,我和哥哥大清早步行来到外婆家。因为外婆家有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结的苹果酸酸甜甜,很好吃。舅妈看到我们哥俩,拿着舅舅自己制作的摘苹果工具,一根三米长的头顶带小铁爪子的木杆,为我们俩个摘苹果,那时表弟表妹们都还在睡梦中没醒。等苹果装满了上衣口袋还有裤子口袋,我和哥哥才满心欢喜地步行回家。

大家聊着小时候的事情时,阿姨阿姨夫看着我们,满眼的慈爱。

我和哥哥们还有表弟一同回忆着我们的童年,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颜。

表嫂还有侄儿浩娃在厨房间给大家准备午饭,不一会儿,满桌的凉菜和热菜,中间是一盘肉辣子,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每人一大碗花生稀饭。

饭后,我们和阿姨全家一一道别。阿姨和阿姨夫还有表哥表嫂浩娃,站在大门口,一直目送着我们。

离开阿姨家,才下午一点,我央求哥哥开车送我去好友凤家。哥哥说:“好,咱们这就去你同学家里。”

哥哥前一晚没睡好,为了防止他自己打瞌睡。车上播放着秦腔,我们俩嘴里也哼着秦腔。一个多小时后才到凤家,凤看到我激动地抱着我说:“红,终于把你盼来了。”


刚坐下,凤老公给我们沏茶,凤让两个儿子出来和我们打招呼。两个儿子的个子很高,像他们的爸爸,他们的脸蛋和眼睛都很像凤,圆圆的脸蛋都是笑眯眯的。2008年回家的时候,我见过老二,当是还很小抱在怀里的。2018年夏天回家时,没看到凤的孩子们。今年一见,两个孩子都变成大小伙了。一个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一个上高二。

我和凤热烈地说着孩子们的成长故事,还有凤家里养的羊,还有种的果树等等。哥和凤的老公聊着。

一小时后,凤提议:“走,哥、红,我们去街上大食堂吃饭。”

哥说:“不吃了,我们刚从阿姨家过来,吃过了。”

凤和她的老公执意让我们去吃饭,实在是盛情难却。我们坐在一个包厢里,点了三菜一汤:黄焖鸡、一盘凉菜、一盘肉辣子、酸辣肚丝汤,主食是一盘带陷的小馄饨馍馍。

看到小馄饨馍馍,我和凤说:“凤,上学那会。你经常带着花椒香味的馍馍,我可没有少吃你带的花椒香味馍馍,那味道我至今忘不了。”

凤调皮地说:“就是,就是,那时候不知道你吃了我多少花椒香味的馍馍呢?”

大家听了,都笑翻了。


初六,是小美出嫁的日子。我早早的起床洗脸,再叫醒孩子们起床,叠好棉被、褥子,收拾好房间,准备给大姐帮忙。

化妆师六点多就被小美请来了,她先给大姐盘了头发,然后给大姐化了淡妆。又忙着给小美化妆了。

女儿忙着拿着手机拍视频,一会给大姐拍,一会给小美拍。

初六,大姐家来的人更多,帮忙的村人们还有亲戚们,很早就来了。吃过便饭,新郎官就来迎接新娘了。

新郎官高高大大,穿着一套深蓝色西装,白衬衫,打一条斜纹领带,身上披着印有龙凤的红色被面,面带笑容,站在小美房间门口。

小美头上戴着凤凰头簪子,身穿印有凤凰图案的红色中式短绒衣,配的是红色的马面裙,早早地坐在房间里等候新郎。

房间外,新郎官小周大声喊着:“老婆,我接你回家。”

接亲的人和房间里伴娘们,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小美终于被请了出来。

司仪让新郎新娘来到前厅,给祖辈们上香,然后抱抱爷爷和奶奶。最后是和爸妈送别。小美抱着姐夫的时候,哭了,当她抱着大姐的时候,大姐忍不住也流泪了。

一条红色的布从前厅一直延伸到婚车前,小周抱着小美,走过红布铺的路,上了车。

然后,帮忙的人,将装满两层蒸饺的红色箱子抬到汽车上。拿被子的拿被子,拿热水壶的拿热水壶。

当所有的嫁妆被搬到车上后,亲戚们分别被安排到接亲的车上,我和孩子们坐在一辆绿色的大巴上,和大家一起去新郎小周家喝喜酒。

车队一到醍醐村,便听到震耳的锣鼓声。我当时以为村里人准备闹社火,下车后,我和孩子们三步并着两步,激动地走向锣鼓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小周的爸妈请了村里的老艺人们敲锣鼓来助兴。

老艺人们看到婚车一到,敲得更起劲了。我站在锣鼓队伍旁边,锣鼓声虽然没有小时候北酥酪村闹社火的锣鼓声响亮和整齐,但是这个锣鼓声让我过了一把瘾,我驻足看了和听了有五六分钟。

热热闹闹的婚礼开始了,司仪请双方家长上台,新郎新娘改口叫爸妈。

那天,天空真的很蓝很蓝,像水洗过的。蓝天下是喜庆的婚礼现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


今年回家,虽然只在家里待了四天,但是我见到了我想见的所有亲人,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闺蜜,还参加了小美的婚礼。忘不了亲人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忘不了闺蜜给我点的小馄钝馍馍。

我期待着,和亲人还有好友的再次相聚。00



《我们的父亲母亲》第二册

【关于版权:本平台致力于弘扬传统孝道、礼赞天下爹娘、守护公德良俗。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欢迎投稿。联系信箱:724528972@qq.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