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给乌克兰带来和平,我愿意放弃总统职位,并可以用此来换取北约的支持或成员身份。”这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举行的一场论坛上的最新表态。

三年前的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在乌东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回望过去三年,在复杂的拉锯战前线,俄乌双方在军事策略、技术应用和资源调配上展开了全面较量。在后方,乌克兰危机对地区安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造成剧烈冲击,同时深刻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不过,去年年末特朗普当选并开启第二个美国总统任期以来,俄乌局势打破沉闷。尤其近期自美与俄乌分别“通气”,紧接着美俄绕过乌克兰与欧洲在沙特会谈,再到欧洲连开紧急会议,多方博弈与互动加快。但是鉴于乌克兰危机中各方利益与分歧的盘根错节,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均认为,未来前景依旧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据央视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乌克兰危机三周年之际发表声明,再次重申实现公正、可持续、全面和平的迫切性。“在三年的死亡与破坏之后,我再次呼吁紧急缓和局势,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我欢迎所有致力于实现公正和包容和平的努力。联合国随时准备支持这些努力”。

据新华社报道,2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普京介绍了俄美接触最新情况和俄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表示俄方致力于消除俄乌冲突根源,达成可持续和长久的和平方案。

习近平强调,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之初,我就提出解决危机的“四个应该”等基本主张。去年9月,中国同巴西一道,会同部分全球南方国家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营造氛围、积累条件。中方乐见俄罗斯及有关各方为化解危机作出积极努力。

美俄欧关系巨变

在过去三年的大部分时间中,美欧持续通过军事与资金援助“拱火”这一冲突,使得胶着的战事难以看到尽头。不过,近期以来美俄关系缓和,欧洲安全格局面临重塑,乌克兰危机似乎又一次站在历史的拐点。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告诉第一财经,尽管过去三年来,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加深,但是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危机政策的调整,已导致欧盟与白宫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而且美欧关系会在之后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悲观情绪已在欧洲内部弥漫。“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没有为时代变局、没有为特朗普的重新上台做好充分准备。他们担心在解决本土安全危机中会被边缘化,会因美俄当前的‘越顶外交’而遭遇背刺。”

为了应对俄乌的最新局势,法国总统马克龙已在过去的一周号召部分欧洲国家连续召开了两次紧急会议。与此同时,据央视报道,在当地时间24日,欧盟在乌克兰危机三周年之际推出第16轮对俄制裁。新的制裁措施引入了对俄罗斯原铝进口的禁令。除了原铝,最新的制裁措施还扩大了对俄罗斯“影子舰队”油轮的黑名单等。

伍慧萍表示,欧洲的上述做法并不矛盾,“在美俄已经开始有所接触后,欧洲无疑想向国际社会展示体现在这个重要事件中的角色,即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不能绕过乌克兰,更不能绕过欧洲”。

在伍慧萍看来,此前外界对欧洲最大的诟病就是在俄乌问题的解决方面没有行动能力、内部分歧大,特朗普的上台使得欧洲开始意识到必须改变之前的做法,要更有行动能力。她预计,欧洲此后还是会继续通过外交斡旋,向美国提出参与俄乌协商与谈判的要求,“至少当前一系列变化会进一步刺激欧洲人的战略自主意识,但未来如何协调美欧在乌克兰危机解决中的分歧,注定还有很多变数”。

另一边,对于美俄关系的缓和将为俄乌局势的缓解注入多少“正能量”,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韦进深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无论是近期美俄双方外交团队的进一步接触,还是此前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时隔多年的通话,的确是双方关系缓和的信号,但不能指望在短期内俄美关系会取得根本性的好转。“毕竟美国国内因素对俄美关系走向的影响非常大。”他表示,“在美国国内,存在一股相当强势的反对力量,这股势力肯定会对俄美关系、对特朗普新政府的对俄政策形成掣肘。所以,未来俄美关系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值得关注。”而且,他还强调,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时,俄美关系也曾经有过好转的势头。但是,后来就是因为美国国内反俄势力的牵制,再加上一系列事件的影响,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的俄美关系并没有取得特别大的进展,因此不能盲目乐观。

不宜低估谈判复杂性

三年来,面对冲突前线的严峻形势,乌克兰国内民众支持“血战到底”的比例,已经从开战初期的73%骤降至当前的38%。同时,俄罗斯民众对冲突引发的俄国内通胀压力,关注度也不断走高。“降温”“和谈”,成为双方当下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进入2025年,国际社会围绕乌克兰危机的互动渐趋频繁。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23日,乌克兰外长瑟比加表示,泽连斯基已设定了今年结束冲突的任务。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当地时间23日透露,俄美将在沙特举行下一次乌克兰问题的会谈。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则在22日表示,特朗普和其团队专注于继续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谈判以结束乌克兰危机,特朗普有信心能在本周完成谈判。此外,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表示,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本周将访问美国,与特朗普举行会晤,商讨解决乌克兰危机。

三年来,中国也一直为俄乌局势的稳定与和谈的促成奔走在一线。此前,中国外长王毅在与各国代表会见以及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等场合,多次重申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冲突,提出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先后开展四轮穿梭外交,访问俄、乌、欧洲和“全球南方”多个国家,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推动停火止战。中方还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场合呼吁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的国际会议,重申谈判需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并保障所有的和平方案得到公平讨论。此外,中国政府还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12条主张,系统阐释中方基本立场,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

外交部网站信息显示,在2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王毅再度阐释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王毅说,对于世界上的争端与冲突,中国一贯主张对话协商、政治解决。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也一样。中国不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从危机爆发的第二天起,中方就希望对话协商解决。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主张,是中国立场的最权威阐释,指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重视,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我们以此为遵循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并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形势发展证明,中方的主张客观、公正、理性、务实,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022年3月俄乌彼时曾在土耳其举行过谈判,但谈判破裂后,和谈一直陷入停滞状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看来,乌克兰的领土问题、乌克兰“入约”与安全保障问题以及战后安排问题,无疑都是谈判中难啃的硬骨头。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从推动谈判到达成停火协议仍需时间,不宜低估谈判进程的复杂性。研报认为,从谈判进展来看,领导人通话更多体现为意向性表态,实质谈判仍在前期接触阶段。

其次从谈判策略来看,当前和谈主要由美俄推动,或为特朗普促成和谈的施压手段,但冲突的解决仍需乌克兰及欧洲的参与。再者,从谈判目标来看,俄乌停战背后牵涉乌克兰战后安全安排、对俄罗斯经济制裁是否解除、北约边界划定、美国在欧洲战略调整等诸多复杂问题,难以一蹴而就,或需一系列协议陆续实现。

张弘告诉第一财经,在重启和谈的意愿下,未来很有可能从激烈冲突阶段转换为“边打边谈”的阶段,而这一阶段不会短暂。“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乌克兰的配合,就没有真正的停火。”他分析道,今年有望重启和谈,但能否实现停火还无法判断。在美俄沙特互动后,下一步应该是美欧、美乌之间要协调立场,“各方真正坐在谈判桌前估计要到下半年。至于什么时候真正停火、以何种形式停火,和谈中的关键议题是否会以条约或者具国际法律效应的形式出现等,都需要进一步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