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的退休养老金和工龄在四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这4点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一起了解清楚。

第一,领取养老金的需要满足最低工龄。

社会保险法上明确说了,要想退休领取养老金,一是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要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当然,随着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落地,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渐提升至20年(2030年开始提高,每年提升6个月,2039年提高至20年)。社会保险法肯定也会随着未来五年政策的落地而进行修订。

如果我们缴费年限不足相应的要求,那么可以选择延迟退休继续缴费,或者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亦或者申请终止养老保险关系支付个人账户。


第二,工龄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一部分。

退休养老金计算时,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缴费年限是基础养老金计算的一项重要因素,比如说社平工资是9000元,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工龄每多一年,退休养老金可以多领取90元。实际上,养老金计算的时候工龄是具体到月的,每月可以转化为0.0833年,相当于一个月7.5元左右。

第三,工龄影响着个人账户余额的积累。

除了基础养老金以外,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每个月都会有所变化。每多缴费一个月,会按照缴费基数的8%进行积累。同时原本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也会多计算一个月的利息。

如果按照上面的情况来算,缴费基数是9000元,每多一个月的缴费个人账户余额就能够多出9000元乘以8%=720元。

如果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是10万元,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是2.4%,一年会多出2400元利息,每一个月可以多增加200元。

以上两部分相加,可以增加920元。当然,如果缴费基数不同,具体增长也不一样。


第四,工龄也会影响人们的退休年龄,进而影响计发月数。

一般来说,工龄越长,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就越小。一些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往往努力得到更长的工龄,这样退休以后的养老保障也会更好一些。

虽然说50岁退休很好,但如果每月一两千元的养老金,真的很难形成充分的养老保障。如果等到60岁,养老金能够提到三四千元,晚退休一年养老金增加两三百元,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的。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也会影响个人养老金高低。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如果晚退休一个月至一年时间,上面的计发月数会变为51岁190个月,56岁164个月,61岁132个月。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提升可是不小的,60岁变61岁个人账户养老金会提升5.3%。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元的话,每月养老金就能提升106元。


综上所述,工龄越长,养老金越高的原则是不变的。随着弹性退休政策的落地,人们在工龄和养老金高低之间可以做出更妥善的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