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迎来一个好消息。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民营企业被寄予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期待。在这场会上,美团是唯一参加的外卖平台。

两天后,美团、京东、饿了么陆续宣布将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

到2月22日,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表示,目前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难以参加传统的以单位为依托的社保制度,要积极研究完善降低门槛,给予参保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尽可能地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目前,饿了么、京东等尚未明确具体覆盖范围。不过从媒体报道来看,京东目前没有全职骑手,重新招募的规模预估数万人。而美团 “全职骑手+兼职骑手”的方案,预计覆盖百万人。

从重要会议释放信号,到用工平台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再到官方“降低门槛、给予补贴”的表态,这项政策改革的脉络也逐渐清晰。

自此,关乎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难题,终于破局。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可能有人据此发问,外卖平台为何到现在才为骑手上社保?

这是因为,现实远比理论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我国现行的社保主要有两种体系,即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

前者由劳动者参保,后者主要面向没有工作单位的人群,如小孩、老人、全职妈妈等。

外卖骑手有工作,按理说可以参加职工社保。

但是,我国的职工社保,基于传统的就业模式。

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是缴纳职工社保的前提。

外卖骑手与用工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颇为复杂。

按照人社部等多部门的“劳动三分法”,即劳动关系、不完全劳动关系、民事关系。而外卖骑手恰好就属于其中的“不完全劳动关系”,在政策和具体执行上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具体来看,外卖行业的用工形态,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与单个平台签约的专送骑手,在多个平台接单的众包骑手,介于两者之间的乐跑或优选骑手。

专送骑手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参加职工社保,这也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全职骑手”。



剩下的两类骑手,占比最大,流动性也最高,跑单平台、工作内容不固定。比如,此前的一项研究显示,有超过22%的外卖骑手在多平台跑单。

这也就导致其用工单位主体认定困难,难以满足劳动关系认定要求,也就无法像专送骑手那样参加职工社保。

当然,众包(优选)骑手还可以选择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缴费。

即便如此,也存在不少困难。

我国职工社保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主要缴费责任由用工单位承担。

其中,工伤保险全部由单位缴费。

这意味着,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的骑手,很难参加工伤保险。

骑手可以参加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个人要缴纳全部费用,缴费比例合计近30%,压力非常大。

虽然目前各地方也给予灵活就业参保有一定比例的补贴,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从具体操作来看,这种“先缴后补”的形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保积极性。

比如,北京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个险种,按最低标准每月要缴纳1882.02元。根据“先缴纳后补贴”的方法,个人每月要先缴足后,再由人社部门划转1254.68元补贴到个人账户,实际承担部分为627.34元。

进一步来看,缴费比例有了,如何确定缴费基数,也是一大难题。

按照现行的规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根据职工本人的工资收入来确定,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参考当地平均工资确定。

骑手收入波动大,兼职骑手的收入更不稳定,超60%的人月收入波动涨幅超30%,给确定缴费基数带来困难。



在美团“防疲劳管理”恳谈会上,多位外卖骑手和学者提出建议

正解局注意到,很多符合条件的骑手,参保意愿也不强。

2024年3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讨论会上,一位外卖小哥表示,“我来自农村,社保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是不愿意缴纳的!”

而且就在这几天,也有外卖小哥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意见,“外卖是个流动性很大的行业,赚的是现钱、快钱,要那些干嘛。”

外卖小哥的发言,颇具代表性。

当然,我们不能怪劳动者不愿意参保,而是要看到背后的复杂原因。

有的迫于经济压力,希望获得更多的现金收入,维持当下的生活。

有的对社保收益存疑,像养老保险由省级统筹,骑手流动性大,经常跨地区工作,担心跨省转移后可能影响养老金待遇。

由此看来,骑手群体上社保难,主要因为新就业形态、骑手个人意愿与现行社保制度三者之间的错位与脱节。

这也就是人社部副部长李忠,2月22日下午在第十一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提出的,新就业群体“漏网”、“脱网”、“断网”问题比较突出,核心原因还是劳动关系不明确、工作方式灵活、收入不稳定,他们难以直接参加传统的以单位为依托的社会保险制度,

像骑手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我国还有8400万,与德国全国人口数量相当。

如何为如此庞大的新就业形态群体上社保?

在全世界也没有先例。

这是一个世界难题。





需要指出的是,骑手未缴纳职工社保,不等于没有社保。

很多骑手,是以“非就业身份”参加户籍地的居民社保,比如外卖骑手最主要的来源青年农民工群体,在老家可能已经参加过新农合等保险。

考虑到骑手工作强度高、风险大,居民社保无法提供充足的保障。

破局的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为骑手创造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社保方案。

事实上,从国家部委到外卖平台,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

早在2021年9月,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业内称之为“56号文”),首次界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三种用工关系,即“劳动关系-不完全劳动关系-民事关系”,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提供指导意见。



2024年2月,人社部又根据“56号文”编制了两个指引和一个指南,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加强政策指导、理清劳动关系的同时,社保试点也紧锣密鼓的展开。

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指导下,美团在两年多前就在全国多区域开展“先行先试”,探索进一步完善外卖骑手的社会保障体系。

比如,2022年7月起,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7省市启动了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美团是首批参与试点的外卖平台。

在这项试点中,美团创新采取“按单缴费”的方式,即骑手每接到一笔订单,平台自动为骑手缴纳一单职业伤害保障费。

这个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大幅减轻了骑手的负担,在具体践行中更易落地。截至现在,美团已经出资14亿为7个试点省市的全量骑手缴纳职业伤害保费,未来将进一步覆盖所有省市所有骑手。

到了2024年,这个探索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前期试点职业伤害保险的基础上,美团开始研究骑手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保方案,深入不同区域、不同城市调研后,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形成了初步试点方案。

由此可见,为骑手上社保,美团内部已酝酿多年。



公开信息显示,美团正在搭建骑手社保相关的信息系统,预计到今年的4月份开始实施,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所谓的兼职骑手,就是上文提到的在多个外卖平台兼职跑单的众包骑手。

众包骑手,占比最高,数量最为庞大,在多个平台跑单,用工关系更复杂。

在用工主体认定上,众包骑手也最容易被“踢皮球”,缴纳社保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仅从这点来看,美团主动抛弃竞争思维与排他意识,站出来为众包骑手兜底,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兜底的背后,是要拿出真金白银为众包骑手缴纳社保。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这些“先行先试”的创新,突破了政策空白区,也在逐渐探索更好、更合理保障外卖骑手新就业群体权益的“制度方案”。

从职业伤害险试点,到养老保险逐渐落地,这是一个先定点突破,再小步快跑迭代,最终实现由点及面的破局之路。

正解局认为,这种模式也契合我国公共政策改革中“先局部再全部、先试点再推广”的基本思路。

毕竟,百万骑手的背后,就是八千余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只有外卖骑手的社保改革试点趟出一条路,也能为网约车、快递等其他行业提供借鉴方案,改革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外卖骑手上社保”的这轮改革中,外界也多有争议。

比如,由于美团、饿了么宣布时间较晚,被解读为是“京东抢跑”在前;也有观点认为,外卖平台是迫于竞争者压力,“被动跟进”。

这些观点,其实是对新就业群体社保改革的误读,甚至可以归于谬论。

从触动利益面来看,京东等从电商跨行新入局,外卖业务只是试水,并且现有社保方案所覆盖的骑手数量很小。退一步而言,这项新业务如果探索不成功,后期“关停并转”也有很大的可能,其所承担的试错成本并不高。

但对于美团、饿了么这样的用工平台而言,外卖是核心业务,也是基本盘所在。其动辄牵涉百万以上的新就业形态群体,和数十亿每年的成本投入,所以容不得闪失,必须多轮试点、稳步推进。

从政策改革脉络来看,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社保试点,是在人社部等主管部门统筹指导下,由地方政府部门、多家灵活用工平台等多方参与、多轮试点展开。因为社保问题关乎多方、多地利益,如果没有中央部门的强有力牵头,这项改革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改革,并非只是某一两家企业的事。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日渐壮大,建立并完善符合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社会保险体系迫在眉睫。



在正解局看来,尽管大方向已定,但在具体操作上,仍有不少难题待解。

最值得期待的,还是顶层设计。

整体来看,目前的方案,依然是在现行制度框架内进行“微创新”,以满足外卖骑手社保需求。

针对传统就业方式设计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滞后于就业形态新发展,不能很好地兼容灵活用工群体。

比如,针对兼职骑手群体,美团主动打破行业陈规,为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那么有了美团兜底,其他平台是否可以免除责任?

不在美团平台兼职的骑手,又该由谁缴纳社保?

又如,骑手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频繁跨平台、跨区域工作,并且返乡意愿强烈。

如何及时办理好城乡社保关系的转移和接续,确保社保缴费的连续性?

另如,针对外卖骑手是否可以重新设计混合险种,比如照顾到大龄骑手所需的养老保险,也兼顾青年骑手急需的医疗保险?

再如,是否可以参照灵活就业的参保补贴方式,由用工平台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除了平台企业承担部分外,各级财政也按照保费一定比例给予劳动者补贴,或者是奖补支持?

“降低参保门槛、给予参保补贴”的问题,亟需顶层设计、多方共建。

结合新就业形态的职业特点和用工关系,科学优化现行社保制度,逐步完善方式与路径,才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稳定预期的制度保障。

此外,缴纳社保,最后还要看个人意愿。

既要应保尽保,也要尊重骑手的主体意愿。

社会公众,应该给骑手更多的关心,给平台企业更多的时间和宽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建立的一种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机制。

保障骑手权益,更需要全社会,相向而行、共同参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