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时期,苏联作为能够和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极,其武器装备曾经享誉半个地球,不过在苏联解体后的30多年里,俄式武器在各个战场上频频遭到西方更先进武器的压制,一度相当狼狈,以至于世界舆论开始质疑“俄制武器还行不行?”不过俄罗斯方面倒是用合同订单回应了这些质疑。
(俄罗斯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展示各种武器装备)
在刚刚开始的阿联酋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参展的俄罗斯国防进出口公司代表米科夫,爆料称:仅在2025年前一个半月,俄罗斯军工产业就已经获得45亿美元出口订单。在冷战结束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俄式武器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这还可以说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对于俄式武器的掌握程度不够,但是在如今依然持续的俄乌战争中来看,俄式武器的性能确实存在较大问题,例如一直到如今乌克兰已经颓势尽显,但俄方依然无法有效防御乌克兰的无人机对其实施的各类袭击,俄海军也因为损失惨重,被迫从克里米亚撤离到更远的费奥多西亚港,这都说明了问题。
(俄罗斯火箭炮)
不过,如今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米科夫却爆料称,在2025年的前一个半月里,俄军工产业已经获得了高达45亿美元的出口订单,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从苏联时代开始再到如今的俄罗斯,在过去的近80年时间里,俄罗斯对外出口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各种武器装备,这些装备中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依然在服役,而这些还在服役的武器装备,自然需要俄罗斯提供售后服务和维护保养,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出口订单会源源不断。而在此前,由于俄乌战争的原因,俄罗斯军工产业要优先保证俄军的需求,这就导致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俄制武器并未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如今俄乌战争接近尾声,俄军工的压力也减轻了,那么自然会迎来一波国外售后和维护俄式武器的订单,这也是俄军工出口订单突然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苏-35战斗机进气道挂的就是R-37M重型空空导弹)
其次,虽然西方媒体对于俄式武器拼命抹黑诋毁,但事实上在俄乌战争中,还是有很多俄式装备的表现相当出色,例如著名的R-37M重型远程空空导弹,俄军苏-35和苏-30SM等重型战斗机曾经多次携带该导弹,在超过100公里的距离上成功击落乌克兰战斗机,在去年5~8月的三个月时间里,俄军就使用R-37M成功击落了5架乌军战斗机,这让俄式远程空空导弹声名大噪。俄式T-80和T-90等坦克和北约自用版豹2A6、M1A2等坦克的正面较量也证明,俄式坦克并非不堪一击,而是一样能轻松击毁任何北约的主战坦克。通过实战检验,俄式武器的口碑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建,这也是促进俄罗斯武器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
(阿尔及利亚空军装备的苏-34战斗轰炸机)
俄制武器始终又那么一批“铁杆”粉丝,例如非洲一个比较大的国家——阿尔及利亚,该国的空军装备有米格-29SMT、苏-30MKA等战斗机,几乎就是俄罗斯空天军的非洲翻版,俄罗斯今年前一个半月能签署45亿美元武器出口大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签署合同,要采购24架苏-57隐身战斗机,这一单合同占了俄罗斯45亿美元武器出口合同的大头。
(在珠海献艺的俄罗斯苏-57战斗机,该机如今已经有了第一个海外客户,就是阿尔及利亚)
看到俄罗斯对外武器出口生意红火,我们网络上有些人就着急了,总觉得俄式武器在技术上已经不如中国,但却卖得相当红火,因此就对咱们自己的军工产业充满质疑,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敏感,上面已经说了,俄罗斯武器之所以卖得红火,那也是苏联和俄罗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何况武器装备一用就是几十年,形成习惯后都不会轻易更换。另外,军火贸易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简单的对比单个武器装备的性能水平,而是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国防等众多原因,然后再做出决策,所以买武器装备第一考虑的从来不是性能,而是政治关系,所以即便俄式武器比咱们的落后,但依然有人愿意采购,这也很正常。
(有对比,所以有伤害:俄罗斯武器出口红火,但仔细看看,依然是马克沁(上图),我们的武器出口虽然不如俄罗斯,但是激光炮(下图),二者差距高下立判)
武器装备能够对外出口,无疑是对“中国制造”和“中国科技”的认可,但是即便一时半会儿出口没那么多,也不用着急上火,毕竟军火贸易是地缘政治的延伸,而地缘政治的格局是几十年形成的,指望一夜之间全部推翻,那不现实。我们现在认真做好自己,不断提升解放军的战斗力,自然才能卖得出,而且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