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不仅比去年足足晚了20天,也是近四十年来发布最晚的中央一号文件。

整体来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改革”破题、“科技”赋能、“民生”托底,形成“一个延续、两个呼应”的政策框架,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深化土地制度、粮食安全、城乡融合等关键领域改革,推动农业从传统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农民从收入增长向获得感提升跃迁。

从细节来看,全文共共六个部分,可以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


其中有两大信号,意味深长。

一、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一概念强调以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为特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其核心特征可能包括:

1.科技创新驱动

利用生物育种、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打造智慧农业体系;通过低碳农机、碳捕集农业、循环种养模式等绿色技术,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

2.要素深度融合

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通过农业大脑平台驱动应用决策;社会资本向农业科技研发倾斜(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主力。

3.产业跨界延伸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种植向预制菜、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延伸,提升附加值;农业与新能源(农光互补)、文旅(田园综合体)、康养(生态疗愈)横向融合逐步探索。

总而言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当前“三农”工作的关键部署,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二、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一重要部署既延续了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路,同时又是落实“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将成为各县域今年推动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

但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县域自然条件、区位特征、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因素差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前瞻建议,可以“特色资源为基、科技创新为核、三产融合为径、富民增收为本”,打造“一链引领、多业协同、全域联动”的县域富民产业体系。

(一)突出资源评估与产业筛选:选准特色赛道

梳理县域内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劳动力结构等;对比周边县域产业布局,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细分领域;运用SWOT分析+专家论证,确定1-2个主导产业。按“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服务”绘制全链图谱,识别薄弱环节(如缺精深加工、冷链断链)。

(二)突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全链条升级

加快应用AI、无人机、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建立县域富民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政府、高校、企业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推进县域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三)突出龙头企业,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业产业园载体建设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 “接二连三”;推动形成县级有主导产业工业园、镇 (乡)级有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有共富产业园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四)突出三产融合,激活多元业态

做好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互联网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就是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把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

(五)突出联农带农益农机制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根本上就是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这就需要突出联农带农益农机制。着重突出健全和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全订单生产、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创新绩效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家庭农场规模发展。


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深耕行业研究院26年,是全国2200+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首选的产业规划专业咨询机构,深谙县域经济发展逻辑,以超5000个政企合作案例沉淀方法论,为全国300+县域提供科学落地的产业升级路径。

‌数据筑基,精准擘画未来

依托产业大数据、园区大数据等六大自研数据库,构建覆盖6600+细分领域、动态追踪10亿级数据的分析网络。从资源禀赋解析到产业链全景透视,用数据算法为县域特色产业提供"显微镜+望远镜"双重决策支撑。


‌顶尖团队,全国视野本地化赋能‌

国际院士领衔的专家智库携手560+资深研究员,形成"研究前沿+产业实战"双轮驱动。既引入全国产业趋势预判,又融合县域本土基因,量身定制"可申报、可落地、可持续"的特色产业蓝图。



‌从规划到落地,全程伴跑‌

从顶层设计到资源对接、从园区运营到招商赋能,前瞻以“智库+资源+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助力县域打通“规划-建设-腾飞”全链条,让每一寸土地释放产业新质生产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年中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5-2030年中国农业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