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 1979 年初春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那段历史呀,好多人有这么个观点:“这次出兵越南北部,打了一个月仗,没把越军主力从柬埔寨调回越南,从这方面说,作战的部分目的没达成。”那这种挺流行的看法符不符合史实呢?咱来瞅瞅越军自己咋说的。
通过航空运输回国内
当北部边境打仗时,越军王牌军第 2 军在柬埔寨跟民柬军队干仗呢。奉国防部命令,第 304 师那 200 个军官在 1979 年 2 月 28 号(那时候咱军队都到谅山城底下啦)组成先遣队,坐波音 707 飞机奔越南北方前线去。当时还是上尉的丁公泰是先遣队里的,他 1991 年退役时是 2 军 304 师政委,上校军衔。“第 304 师有 3 个步兵团和 1 个炮兵团,每个团都派好些军官去先遣队往前线赶。”丁公泰这么说的。
咱师的各个单位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乘船去西贡,接着登上飞往嘉林机场(河内)的航班。下了飞机后,再坐车从陆路到谅山。部队里就 66 团 7 营特殊,他们走陆路去西贡。1991 年到 1993 年当 304 师政委的阮春成上校讲,咱这部队老执行紧急任务,可哪怕在解放南方春季大捷时,也没通过空运机动部队。
阮春成回忆说:“国防部下令收集各类弹药,像步兵的弹药啥的。船上就有冲锋枪、火箭筒这些步兵武器,可没弹药。得用火车和轮船运那些需要的所有武器装备。当时坐在飞机上,兄弟们之间基本没啥交谈。大伙都在那儿寻思呢,可能和我一样,都不知道去哪儿,也不知道接下来啥任务,我猜咱可能得去北方,士兵们哪儿都能去,不怕死,啥都挺神秘的。”
陆地上运输回国内呀
1979 年 2 月那会儿,阮永光中士在第 2 军 304 师 68 炮兵团服役呢。“咱的任务是把民柬军队的残余给清理掉,给 101 旅解解围,当时接到命令就紧急撤军回国啦,”68 炮兵团不是坐船行军,而是陆路机动,军指挥部调了将近 50 辆汽车来运送部队。
咱目标是撤到河仙,那儿离回越南最近。除了运兵员的卡车,还有高射炮、地面火炮等各种火炮的拖车。拖车上装着弹药和载着人,车尾有个钩拖着大炮。咱团有 36 门火炮呢,每门都重两吨多呢。不过车开得可快啦,能多快跑多快。
从柬埔寨撤军行动开始后,部队就用交替掩护的形式往外撤。要是前一个单位撤了,后面的单位还保持着原先的战斗队形,好保障前一个单位能安全行动。在撤退路上,边行军边打仗,跟民柬军队在沿途搞的伏击作斗争,最后才到河仙市。各种车辆不分昼夜地赶路,先到坚江省的河仙,接着到同奈省的河奈,再坐火车到太原,之后接着坐汽车沿着公路到谅山。
咱到河奈火车站那会儿,正好碰上一列刚从北边开来的火车,好多都是河内人,因为打仗撤离往南跑呢。瞧见有好多部队集结,他们就互相说:国家把主力部队都送上去啦,没啥可怕的,咱也回去,结果好多居民又坐火车回北方啦。
三个人分一个硬座,肯定没足够座位呀。士兵们要么坐车厢地板上,要么坐走廊上,甚至还坐厕所门口,到处都挤满人。那列火车除了 68 炮兵团,还有跟咱 2 军同属的其他友邻部队呢。不过具体是哪个单位,因为保密不让打听,所以咱也不清楚同一趟车上还有啥单位。
海运回国内呀
203 坦克旅没走陆路行军,而是从西哈努克港乘船回国内啦。老兵阮进武讲,那些坦克和装甲车都装进海军 505 号军舰啦(那军舰一百米长,十五米宽)。坦克和装甲车都固定在大大的钢梁上,这样它在军舰遇风浪时就不摇晃啦。这是 203 坦克旅第三次快速机动,准备应对敌人呢!
不过这次是坐船机动呢。前两天大伙还唱歌呢,盼着赶紧去北部边境打仗。到第三天都晕船啦,海浪太大啦,一波接一波拍打着甲板!坐了 9 天 8 夜的火车运到海防,接着从海防出发往嘉林前进,然后又从嘉林开往太原,最后到了边境地区。
点评:3 月 7 号呀,从北边增援过来的 2 军所管的 304 师还有 325 师(这俩可都是越军第一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师)都已经到谅山南边那块儿啦。55 军从谅山市撤离之后,为了打击敌人反扑,专门在扣马山、扣当山、395 高地那一带等了 3 天,结果越军都不敢过来,然后就 11 号零点接着往回撤啦,到 12 号 6 点之前全都撤回咱们国家境内了。
事实很明白啦,黎笋集团为能确保首都河内,着重强化北部边境的防御呢,1979 年 3 月就把侵略柬埔寨的主力第 2 军给调回北方啦,304 师在谅江县、306 师在陆南县、325 师在陆岸县,还新建了第 5 军(14 军)、第 6 军(29 军)、第 7 军(68 军)、第 8 军(26 军)。战后更是把军队主力都集中部署到北部战场,重点加强北部一线的防御,让北部的兵力常年能占到军队总兵力的六成,一线兵力占北部陆军总兵力的六成,还加紧改善北线军队集群的武器装备,频繁搞战略性防御演习以及各级防御作战训练。
经由 1979 年的反击作战以及 80 年代的牵制作战呀,咱军队成功地牵制住越军六成的兵力啦,达成了对越长期施加军事压力的目标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