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在2024年初步进入“4.0生态时代”,并将在2025年持续。

有行业人士总结,汽车品牌的营销1.0时代是分销时代,重点在渠道扩张和地推;2.0时代是线索时代,资金涌向了垂直及门户网站;3.0时代则是用户时代,车企开始以用户为中心,向直播平台以及与购物、潮流、科技等相关的APP聚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在营销3.0时代,车企们普遍面临着一个难题,即“流量复用”。通过一场营销活动或一次广告投放,车企能够获得大量的流量曝光,但这个过程往往极其短暂,并且很快地会被另一场活动所覆盖——整个营销活动难以覆盖从导入品牌及产品认知,到形成购车决策乃至长尾口碑的周期。



基于快节奏的流量轰炸,车企们尤其是传统品牌们往往在营销战中疲于奔命——以过去两年的营销费用举例,2023年广汽、上汽、长城等车企的营销费用达到30亿元-40亿元左右,远远超过新势力品牌;而在2024年,仅仅上半年就有多家车企营销费用达到或逼近百亿。

但从百度指数去看,花费更少的新势力的声量,却并不落后于这些乐于撒币的老牌车企。其核心原因在于,老牌车企们正为过去碎片化以及割裂的营销方式买单,这是由用户时代向生态时代转型的代价,也是流量爆炸、信息过载造成的必然。

品牌营销从用户时代迈入生态时代,其中的核心思考,要打造一个从商品认知到情绪认同、用户自我实现乃至多次传播的闭环,让用户彻底沉淀到汽车品牌的私域流量池里。

小马宝莉是如何让一张小小的卡片从微不足道的成本,摇身一变具备数十万元价值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孩之宝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全面”。它让手中IP及其各种衍生品,包围了儿童群体的课余生活——“当男孩拥有了奥特曼、女孩必须有小马宝莉”,这是孩之宝向公众灌输的概念,女孩要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六位数的卡片是方式之一。

苹果的营销逻辑,也是“成套销售”,并积极地打造用户自我实现的闭环,成就独特的品牌占位。通过苹果三件套的叠加效应,加上全生态等营销话题的引导,苹果生成一个大型的信息茧房,达到垄断与营销占位的目的——这也解释了,为何会有大量的车企要转型做手机,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生态远比产品更加值钱,也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从国内的汽车品牌去看,自小米入局后,这种趋势愈发明显——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理想以及特斯拉等汽车公司,都围绕着“不止于车”做了大量的营销功课,华为自带国产技术光环,小米则紧握“人-车-家生态”不放,而理想则围绕“移动的家”这一概念不断圈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米的营销模式。

通过社群运营、体验式营销、生态链战略等,小米汽车把整套“人-车-家”生态概念融入产品,并打包销售给其用户。这既延续了小米一直以来的品牌精神,也在营销的生态时代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沟通闭环,打开了用户自我实现的通道。

以用户为主导的营销模式难以走下去,其根源在于消费者的认知,在短视频时代大量地被引导与灌输——当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品牌就更难以从消费者身上获取到有利的信息。

生态时代的本质,是品牌在营销上的重新占位。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提出了市场经济总是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进行演化,新能源汽车的到来,击碎了过去的品牌认知,让合资与豪华品牌的光环不再,价格战是商品拜物教的直观体现。而下一个营销周期,是商品拜物教再次向符号拜物教的迁移,此时更加考验车企们打造品牌核心价值,最终生产“符号崇拜”的能力。

当下,合资品牌正处在再创业的过程,重新创业不止是技术上的创业,也是品牌上的重新创业——如何找到新的定位,把一整套的概念铺陈进用户的认知里,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生态与品牌符号,是合资乃至所有的汽车品牌在“生态时代”必须完成的事。

总结去看,汽车有文化认为要在“生态时代”走出第一步:

其一,品牌要进行再次的占位,并把其新的定位横向贯穿到品牌、经销商、用户,纵向贯穿到认知、沟通、交互、成交、售后的每一个环节上。

其二,要把新时代的用户需求与认知,与品牌自身的精神及文化相结合,从自身特色出发建立私域流量池,品牌盲目跨界寻找用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其三,中国的汽车品牌要有“成套销售”的营销思维,不单单要完成由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的职能转变,还要在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扮演更多地角色。

营销4.0生态时代的来临,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环境,公众开始寻找共识、重建部落、找到伙伴的过程,在这一趋势下,必将导致车企更加重视线下的营销与服务环节——车企们大量铺设直营店、体验店,以及国美车市入局就是一个更直接的证明。基于这种新的转变,汽车也将承载更多角色与意义。

有文说

快节奏、碎片化的营销时代虽创造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在未来3-5年时间里,车企们的营销功底最终体现在守住流量,而不是找到流量的能力。与产品思维相同,中国汽车生态4.0时代的营销法则,在于长期主义与短期主义的融合,在长期上要找到品牌的主线与暗线,在短期上要形成品牌营销的差异化与人格化,有“花开无语、暗香自来”之意。(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