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事关民生。据肇庆市卫生健康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有托育机构72家、幼儿园办托366家,共提供托位22273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39个,已超过省去年设定的目标。
牧思宝贝早教中心内,老师和幼儿做游戏。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摄
但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相比,肇庆托育服务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存在备案难、“小而散”等难题。在多项政策支持下,行业“各显神通”,以社区内办园、试点“医育结合”、开展校企合作等打破困局,寻求肇庆托育行业发展新路径。
开在“家门口”的托育园
每天早上8点,住在肇庆高新区的陈晓宇便会领着1岁多的孩子峰峰,来到距离住处不到2公里的牧恩儿童之家上托班。从8个月入托至今,孩子的成长让陈晓宇无悔当初入托的决定。这一份认可,源于对行业信任的累积。
牧恩儿童之家是肇庆高新区5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之一,成立于2021年,主要为0-4岁婴幼儿提供托育、看护、早期发展等服务,目前共有60个在托托位。该机构创始人陈赞深刻认识到,从“托育意愿”到真正的“送托行为”,是家长对托育机构信任度的衡量标尺,“即不断深挖潜在的托育需求,让更多家长抛开固有观念,实现‘信托送托’,这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市场需求量少的问题”。
公益宣讲、社区普及、园区宣传……为了增强家长信心,牧恩托育机构和当地妇联、高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动,将托育理念、照护形式、早教意义等下沉社区街道,改变托育服务需求端的“心理惯性”。
“最直观的便是从市场空白到排队入园的转变,现在乳儿班的入托轮候时间已经排到下半年了。”陈赞介绍,近年随着入托人数逐步递增,该机构已增设分校点,托位数扩充至120个,且已满员。
在采访中,不少托育机构提到备案难等问题,以此延伸的选址、消防、成本等成为行业关注重点。对此,陈赞认为,入局托育领域需具备前瞻性,如场地面积规划就要主动对标北京、上海等地政策文件。而婴幼儿家庭成员能便利到达托育服务机构,是对“可及性”的要求,“为此,我们结合高新区住宅区空间密度和需求结构情况,以嵌入式形式将托育园开在楼盘前,辐射社区周边区域,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入托。”她说道。
“医育结合”打造可复制模式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需要托育服务行业不断扩容提质,如形成标准化照护流程,打造可复制可输出的托育模式。但目前,我市托育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小而散”的发展困境,如何让行业合力塑造品牌,是当前不少从业者需深思的课题。
“宁宁小麦、鸡蛋、牛奶过敏,川川午睡前需要喝100毫升奶,浩浩加餐喝100毫升奶……”走进位于端州区泰湖路的肇医睿阳托育园,托小班的小黑板上,不同孩子的照护需求均详细地罗列其中。作为全市首家公建民营托育机构,肇医睿阳托育园首创“医育结合”模式,即依托三甲医院资源,实现儿科医生定期来园培训、儿保科为儿童作发育评估,婴幼儿常见病处置时间缩短至15分钟。
“我们还建立了医养教一体的课程体系,将感统训练、营养膳食、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16项医疗标准融入照护流程。”肇医睿阳托育园负责人刘冬阳介绍,托育园成立至今1年有余,上述照护流程和托育形式已步入正轨,“我们已将该模板‘嫁接’到怀集一所幼儿园的托班中,形成可复制可输出的托育经验”。
多举措打破行业困局
“目前,我市有366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市卫生健康局老龄健康与家庭发展科科长陈良刚介绍,我市除了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外,还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托班,招收0至3岁幼儿。
要破除我市托育服务行业困境,除了要实现托育服务距离“可及性”外,还需要引导市场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实现收费标准平价。
记者留意到,去年,大旺工会联合牧思宝贝早教中心、牧恩儿童之家为高新区工会会员子女提供早教入读补贴政策,发放50万元的托育补贴券,报读相关机构的托育班,报名费可补贴2000元或5000元。肇庆高新区还全面落实托育机构用电优惠政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按照居民合表用户电价执行。
在专业人才储备上,我市已开展托育服务校企合作。肇庆学院和肇医睿阳托育园、肇庆市技师学院和肇庆牧恩托育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校企之间人才、信息、技术与物质共享。
为突破“小而散”困局,目前我市正筹备成立托育服务行业协会,已接到38家机构的入会申请,预计年内将筹备建设完成。
作为筹备牵头人,刘冬阳希望借助协会力量,成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托育行业发展评估报告,为经营者提供可靠的行业投资信息;推出质量监督平台,实行星级托育机构认证体系,增加家长信任度;制定托育行业服务规范指导手册,供同行参考执行。
“当托育机构不再只是‘看孩子的地方’,而是科学养育的实践场,就是我们行业最大的成功。”刘冬阳期盼道。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夏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