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完善城乡社区议事平台,积极推进社区基层议事协商遵循“大事大议、小事小议”的原则,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有效促进基层群众自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端州区城东街道东景华府小区增设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及充电桩。 受访单位供图
星湖社区:党建引领解民忧
端州区城东街道星湖东路7号广东仪表厂宿舍三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足等原因,小区每逢强降雨便会发生内涝,积水甚至漫进一楼居民家中。
去年7月,该小区居民朱伯向星湖社区和小区管委会提出诉求。星湖社区党委“接诉即办”响应居民诉求,立刻组织广仪三区管委会、小区党支部、端州区人大代表、小区居民代表一起召开现场会,讨论解决问题。会议商定,维修资金由小区管委会出资一部分,余下资金缺口由端州区人大补足。有了改造资金保障,小区很快请来了施工队,仅用10多天时间就把下水道疏通,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积水烦恼。
塔脚社区:分层议事聚民智
端州区城东街道塔脚社区党委积极推动小区居民自治议事协商机制,推动东景华府小区增设两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及充电桩,使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
去年底,东景华府小区党支部建立“邻里共建”常态工作机制,每月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塔脚社区党委收到群众反映称,有小区居民为图方便,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小区架空层,带来安全隐患。获悉问题后,塔脚社区党委积极与东景华府小区党支部、物业、业委会、业主代表沟通,经多次商议,最终汇聚民智民意达成共识,对小区现有资源合理优化,由小区物业在小区西侧腾出2个小汽车停车位,以及把小区东侧的绿化带空地升级,将其一并改造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区。
工程改造在今年1月1日完成。近日记者在东景华府小区看到,增设的两处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建有55个充电接口,加盖有铁棚,还安装了烟雾自动感应灭火器,共增加电动自行车停放车位110个,有效解决了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难题。
塔脚社区党委书记林璞告诉记者,社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热心居民、‘邻里代表’”三级议事协商体系,执行“人人提,事事议”的议事机制,推动小区居民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出头社区:制度创新激活力
端州区城西街道出头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推行“1号议事日、3号理财日、每周五活动日、15号学习日、月末建言日”的“五日制”工作法,加强社区协商议事的制度建设,有效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伍勇锦介绍,社区充分利用“月末建言日”搭建平台,主动倾听和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让社区治理更贴近群众需求,让居民“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聊”。
去年9月,社区居民钟伯反映,想在236号房屋旁加装一盏路灯。接到群众诉求后,出头社区党总支迅速召集“两委”成员、居监委成员、各居民小组长(经济社理事长)召开议事会,路灯很快就装上了。
受益于“五日制”工作法,该社区先后进行了智慧停车、“雪亮工程”、安装管道燃气、完善消防供水管网等项目,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上述一个个创新实践,正是市委社会工作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求的具体体现。我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实施“‘肇’亮邻里+”项目,创新构建“分层议事、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搭建三级协商体系、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完善民主参与平台,让“有事好商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明底色,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和模式。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