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败选,德国政坛“地震”背后的众生相
当地时间2月23日傍晚,德国大选落下帷幕,这场选举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在柏林的竞选庆祝活动上意气风发地宣布:“我们赢得了2025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而现任总理、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却只能苦涩地承认选举失利,称“这是一个痛苦的选举结果,也是一场选举失败” 。
朔尔茨在大选中铩羽而归,实在是让人唏嘘。想当初他上台时,或许也怀揣着雄心壮志,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他领导的社民党与自民党、绿党组成的“交通灯”执政联盟提前瓦解,这次大选社民党得票率仅为16%,可谓是“二战以来最差”成绩。
可能是运气不好,朔尔茨在任这几年的德国经济那可真是状况百出。原本还算稳健的经济在他的任期内陷入了混乱。企业大量倒闭,裁员风波不断,失业率蹭蹭往上涨。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一降再降,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也面临着巨大危机。曾经那些在全球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德国大企业,如德国铁路、采埃孚、大陆航空、大众等,如今也纷纷陷入困境,无奈选择裁员。
再看外交方面,朔尔茨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俄乌冲突中,德国紧跟美国脚步,积极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本想着能借此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内支持率,结果对俄制裁导致德国失去了俄罗斯廉价的能源供应,北溪管道被炸更是让德国的能源危机雪上加霜。能源价格飙升,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也变得巨大。
还有他的理政能力,也时常被人诟病。上台后似乎一直处于迷茫状态,处理事务全凭运气,缺乏有效的策略。在应对各种问题时,总是显得犹豫不决,没有展现出一个领导人应有的果断和智慧。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将责任归咎于朔尔茨,因为德国的特殊情况,几乎没有一个党派能够完全掌握权利,朔尔茨也仅仅只能算名义上的德国“大管家”,实际上很多问题他说了也不算。
反观默茨,继承了默大妈的衣钵之后,在这次选举中可谓是春风得意。他带领下的联盟党得票率高达29%,大幅领先其他政党。默茨在竞选过程中,精准地抓住了朔尔茨政府的痛点,对其进行猛烈抨击。他指责朔尔茨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德国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增加,提出一旦联盟党执政,将通过减税和市场化改革提振经济。在难民问题上,他也提出了更为强硬的措施,主张在德国边境直接遣返非法移民,以遏制近期德境内由难民导致的暴力事件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主张,正好戳中了德国民众的痛点,赢得了不少选民的支持。
不过也有不少声音指责默茨是受到了马斯克的强力干涉才胜出。现在已经有德国人怀疑大选舞弊。
因为要在德国议会中获得席位,至少需要 5%的选票,因此,所有低于 5%的政党都不是政府的一部分,无关紧要。
萨拉-瓦根克内希特的 BSW 只差几票。
要在德国执政,需要组建一个至少拥有 316 个席位的政党联盟。现在,由于 BSW 党不在政府中,并以 4.97% 的票数出局,基民盟和社民党现在可以共同执政,否则他们就需要其他人的加入。
当 BSW 为 5%时,席位将是这样的:BSW 31 席、基民盟 198 席、社民党 114 席,基民盟 + 社民党在所需的 316 个席位中将获得 312 席,少了 4 席,他们将需要一个第三方来组阁。
但是 BSW 出局了,基民盟+社民党票就够了。
目前,德国驻英国大使已经出来说,他没有收到选举文件和选票,因此很多在国外的德国人无法投票。
这次大选,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黑马”——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他们的得票率达到了19.5%,获得了该政党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德国选择党在移民问题上持强硬态度,同时提出降低税收、减少官僚主义、呼吁结束对俄制裁等主张。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德国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德国这次大选结果并不意外,没有党派占据绝大多数,联盟党虽然赢得了选举,但要组建一个稳定的联合政府并非易事。他们与其他政党在诸多政策上存在分歧,比如联盟党与社民党在公民收入、养老金、最低工资等多个社会政策领域意见不合,债务刹车制度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而默茨又明确表示不会与德国选择党合作,这进一步限制了联合政府的组建选择。
在国际上,德国作为欧洲的重要大国,其政府的更迭可能会影响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外交走向。在欧洲面临地缘政治挑战,美国对外政策又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德国新政府如何重新评估其在北约和欧盟内部的角色,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