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提前举行大选,根据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基民盟(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简称CDU)以29%的得票率甩开对手,妥妥地成了最大赢家。现任总理朔尔茨的社民党惨败,只拿了16.5%,直接跌到历史最低点,第三名都差点保不住。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也蹭着热点窜到了20.5%,。德国绿党得票率为13.5%,左翼党得票率为8.5%,位列第四和第五。
这场选举最大的赢家是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默茨。现年69岁的默茨是德国政坛的老面孔了,他跟“铁娘子”默克尔可是老对手,两人斗了半辈子。他出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乡下,年轻时当过律师,后来一步步爬进政坛。1989年,他才33岁就进了欧洲议会,五年后跳到德国联邦议院,靠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很快就混出了名堂。
不过,他的政治路可不太顺。21世纪初,默茨跟默克尔在基民盟里展开斗争。2002年,他想抢总理候选人的位子,结果被默克尔挤下去,党内选了别人。默茨咽不下这口气,但也没辙,干脆在2009年退出政坛,转头去商界混日子。
可默克尔2021年退了,基民盟内乱成一团,默茨瞅准机会杀回来了。经过三次党内选举,他终于在2022年当上基民盟主席,算是苦尽甘来。
跟默克尔比,默茨是个硬派。他讨厌默克尔的“中间派”路线,觉得她对移民太软,对经济管得太多。他推崇自由市场,反对“大政府”,还特别看不上默克尔2015年那波接收百万难民的政策。这次大选,他主打经济改革和强硬反移民,算是踩准了德国人的痛点,把基民盟带回了巅峰。
根据德国选举法规定,联邦议院议席为630个,选举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必须召开联邦议院首次会议,选出新的联邦总理。一般情况下,得票最多政党的总理候选人将被提名为联邦总理。这意味着默茨很可能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
不过组建政府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联盟党没有获得绝对多数席位,默茨需要与其他政党谈判组建联盟政府。虽然德国选择党跃升为联邦议院第二大党,但默茨已经明确表态,联盟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与选择党讨论任何谈判,更不用说协商或参与组阁。
这也让默茨的选择变得有限。外界普遍认为,他可能会被迫与社民党、绿党组建三方联盟,这意味着可能会出现一个“笨拙、潜在不稳定”的德国政府,与去年11月崩溃的"红绿灯政府"相似。默茨要是当上总理,对外政策肯定是个看点。从目前来看,默茨主张“平衡”对华关系,既想保住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市场,又担心德国经济太依赖中国。他之前说过,要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尤其在关键技术上得“自己玩”。可他也明白,真跟中国掰了,德国车企和化工巨头得大出血,所以他大概会走“有限合作+暗中提防”的路子。
至于对美国的态度,默茨在胜选演讲中就展现出不同于前任的强硬姿态。他表示,自己的"绝对优先事项是尽快加强欧洲,以便一步一步地,让我们可以真正远离美国独立"。
随后,他将矛头对准特朗普,声称"我永远不会相信我会在电视上说这样的话。但是至少,在上周特朗普发表涉及欧洲的言论之后,很明显,美国人,至少是本届政府中的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对欧洲的命运无动于衷。"
默茨还承诺将迅速形成议会多数派来管理这个国家,并恢复德国在欧洲的"强大领导地位"。这番表态显示出他试图重塑德国在欧洲的角色,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在政策主张上,默茨显示出明显的保守倾向:他承诺对非法移民关闭国境、加强国防开支;在能源政策上,他主张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在经济上,他支持减税、削减政府补贴和福利支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默茨将带领德国走向一个与朔尔茨政府完全不同的方向。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国内政策上,更重要的是在对外关系,特别是对美政策上。他明确表示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无疑给了特朗普一个下马威。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对联盟党的胜利表示欢迎,称这是"伟大的一天"。但默茨的表态说明,他并不会因为特朗普的支持就改变立场。相反,他似乎更倾向于推动欧洲的独立自主,这可能预示着德美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