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架歼16腾空升起,展开实弹射击,解放军在准备做什么?

在空军航空兵某旅的训练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演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架歼-16战机划破长空,展现着它们极具现代感的机身线条,这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然而,更具看点的,却并不是这些战机。

1、满载弹药,数架战斗机腾空



从报道最后提到的一句话中,不难看到端倪,即“新改装飞行员”。什么意思呢?

结合央视新闻同一天的另一篇报道来分析,《空军“双学籍”飞行员从歼-7跨代改装歼-16》,不难看出,这次演习,重在检验这些从老旧机型—歼-7直接过渡到新一代战机—歼-16的飞行员,能否在高压环境下迅速适应与掌握新机型。

试想一下,在高空作战中,面对高速移动的目标,飞行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精准判断,这样的演练显然是极具挑战性的。

所以,据新近参加演习的飞行员透露,部队深知新改装飞行员上手不易,特地组织了一系列地靶实弹技术研究及模拟器训练。这种前期的扎实准备,显然是要让飞行员们先在心理上过关,后在技能上创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训练强调了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在狭窄的驾驶舱中,诸多复杂的仪表、快速变化的空战局势,如何将最关键的注意力集中在最急需的地方,是每位飞行员都必须掌握的本领。

2、无法满足需求,歼-7跨代换装



实际上,歼-7换装升级歼-16这一计划,早从2023年就已经开始。

自1966年取得米格-21生产许可并实现国产化,经过多次改进和升级,歼-7E以其更先进的机动性及配套的头盔瞄准系统,给战斗力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其他国家逐步淘汰这类老旧型号,歼-7也显现出日渐老去的疲态。尽管其改进型在探测能力、大气动力性能上都有所提升,但毫无疑问,进入21世纪后,面对现代化战机的崛起,歼-7已经无法再占据制空权的主导地位。

不过,歼-7并非就此黯然退场。作为曾经的出口明星,部分歼-7经过改装,将继续以教练机的身份服务于新飞行员的训练课程。同时,它还被赋予了另一个颇具前景的角色——无人机。

比如,将其改造成无人机,并伪装成台湾的F-16,从而可能骗过对方的防空识别系统。这种战略妙用,不仅仅是装备更新,更是一种创新思路在军事中的实际运用,这无疑为歼-7的历史重添一笔亮色。

3、歼-16强势接班,超越当代对手



而新一代空中利刃歼-16,则强势接班歼-7,成为中国空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我们知道,在现代战争中,制空权的争夺已不再仅仅依赖于武器的射程和速度,信息化、精确打击能力才是真正能够左右胜负的关键。而这,也正是歼-16的强项所在。

雷达系统则是歼-16的核心优势之一。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提升了目标探测的距离和精度,还大幅增强了多目标追踪及火控能力。借助这双“天眼”,歼-16可以在战场上迅速识别并锁定敌方机群,配合其先进的导弹系统,施展出超视距打击的威力。

再看歼-16的载弹量,反舰导弹、反辐射导弹、精确制导炸弹都在它的武器库中一应俱全。足足12吨的携弹能力,足以让任何对手头痛不已。

与此同时,鹰隼-II与鹰隼-III两款特色吊舱的组合挂载模式,还为歼-16打通了战场侦察到目标打击的一体化操作路径。

对此,美媒预测,歼-16将以出色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庞大的数量,超越所有当代对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