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了2个儿子,很多人都用一种同情的眼神看我,因为我将来要准备2套房子,带4个孙子。”

“但随着俩儿子长大,我发现区区2套房而已,根本不值得操心。”

“因为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需要给儿子买房子的那一天。”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她一上来就跟我一顿诉苦。



生儿子是一种报应吧

老同学说,自己跟老公吵架,大部分都是因为2个儿子。

儿子从小就不安分,长大了更是精力上旺盛到可怕的地步,让我这个当妈的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本来白天老公带着两个娃出去,玩了整整6个小时候没停歇,以为回家能早点好好睡觉了(在游乐场和别人起的种种冲突,都不想提了)。

没想到儿子回来睡了半个小时,电量又充满了,一直玩到晚上11点多,才肯睡觉。

她说自己的人生,因为生了儿子改变了。

“要生个女儿我得多幸福,两个女生躲进被窝讲悄悄话。可我生了个皮小子,醒了就会给我一拳。”

“我和我老公说,上天肯定是看我30岁前太顺,给我安排2个儿子折磨我。”

“生儿子是一种报应吧?2儿子,双重报应,我这就造了什么孽?遇到2个活祖宗。”老同学无奈道。



确实,相比女孩,男孩子似乎显得格外闹腾,不开窍,脾气暴躁。

我问老同学:你没有报几个运动的培训班,让娃发泄精力吗?

我同事的儿子又有篮球课,又有羽毛球课,周末和周内上完课回家,都累得倒头就睡。

报个运动培训班吧,又长个子学东西,又发泄了精力。

生儿子,妈妈老得快

老同学说,据自己的观察,那些显年轻的妈妈们大多数是生了女儿的,而像她这样生了儿子的,看都像比人家老了10岁!

为什么儿子这么难带呢?是他们故意不听、跟你对着干?天生一身反骨?

其实都不是。从这3个科学原因告诉你,小男孩为啥难养?



男孩比女孩更淘气

有个朋友说起自家儿子和女儿差异之处。

下班回家,俩个娃迎接我的方式都迥异。

儿子会突然蹦出来,把我吓个魂飞魄散,接着在我惊魂未定之时,用一把大刀顶住我的胸口:

“妈妈,吃我一刀。”

而女儿,会甜甜地喊一句,“妈妈回来啦,我好想你!”并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虽说也有特殊的情况,但是,男孩比女孩普遍更淘气,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此,科学家的解释是:男孩子的体内,有过多睾丸素的刺激。

而在睾丸素的刺激下,会让男孩爱战斗、爱舞刀弄枪、好动、爱冒险、易冲动等等。

会让男孩不容易安静下来,更容易做一些搞破坏、上房揭瓦的事情,更容易点燃老母亲的情绪桶。



男孩比女孩更不听话

有的妈妈说,男孩最让生气的地方不是淘气,而是听不进去人话。

各种好话都说了一遍,男孩就是听不进去,只能逼迫老母亲使用“竹笋炒肉”这种粗暴手段。

在科学解释上,这是因为男孩和女孩的大脑结构不同。

咱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管着语言,左脑管着情绪。



有一种东西叫:胼胝体,它是连接着左右脑之间的纤维素。

女孩的胼胝体比男孩厚3倍,这就使女孩会考虑周全、更细心。

而男孩呢,胼胝体薄,让他们经常“听不懂”别人的情绪和语言。

同样是训孩子,女孩一听妈妈的声调提高了,就知道妈妈在生气;

而男孩呢,妈妈一脸严肃,而他还一脸懵,仿佛根本不知道是在教训他。

男孩比女孩更“笨”

有一种现象被称为:男孩危机。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上小学后,不管是班干部人数,还是学习成绩优秀率,男孩都明显弱于女孩。

原因也很客观:男孩的大脑发育比女孩慢。



再加上男孩负责逻辑和语言的左脑,更是发育缓慢。

这会导致男孩在学习上的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都比女孩逊色。

比如背课文、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写作文等等方面,都比较吃力。

如果家有男孩,他一个学期还不搞明白20以内的加减法、背古诗也一塌糊涂的时候。

妈妈可以试着坦然接受,这不正好说明,儿子在“正常”范围内。

不过,也不会过于担心,男孩到了初中后,那些注重记忆能力的知识点会减少,更多的科目则侧重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时候,男孩的性别优势就慢慢显现出来了,脑袋“开窍”了。

养男孩,需要更多的耐心

我和我老公结婚不吵架,吵架都是因为儿子,养他少活10年。但是运气好,二胎养了个女儿,把少活的10年又补回来了。



你以为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工厂化设置,实际是人性的五毒俱全,破坏力惊人。

气人的时候是真气人,但当说妈妈丑,我还是最喜欢你;

我给你换了可爱的发夹,我们兴趣班的女生都换了,很好看(5岁的儿子用上了几节兴趣班存的奖励卡换的发夹);

当我做了一桌子菜出来,他会夹菜给我,他说再不吃就没了,这是留给你的。

前一秒把我气得不理他,后一秒他端着调好的水温来哄我。

养儿子每天就是,“啊啊啊气死了”和“啊啊啊好爱你”中来回调换。

每个小朋友都有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

但只要耐心引导、因材施教,天使的一面出现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



养男孩就是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男孩年纪小的时候,可能会比较气人,但慢慢引导长大后,也会变成贴心的“军大衣”哦。

家有男孩,试着接纳,少唠叨,稳住情绪,等待他们慢慢成长。

当父母的也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一起进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