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人物档案
杨娟,土家族,一级演员、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政协湖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剧协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剧协理事。获“青歌赛”“文华奖”“群星奖”“屈原奖”等40余项奖项。参与创作主演7部歌剧和音乐剧、50多部高清数字音乐电视,个人原创音乐作品60余首。参加央视春晚、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公益活动等各类演出3000余场,为湖北民歌和歌剧的发展与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物故事
离乡越久,越发爱得深沉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76号,进正门后往左拐,便进入一栋宁静的大楼。这栋楼里,曾走出无数杰出的艺术人才,杨娟就是其中之一。
采访当天,恩施下了一场小雨,武汉却艳阳高照。在恩施的细雨与武汉的艳阳之间,杨娟的故事像一条温暖的纽带,连接着故乡的记忆与现世的荣光。那些与恩施有关的话题,像涓涓细流一样不断涌出,令她时而泪眼婆娑、时而笑颜绽放。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诗,似乎为杨娟量身定制:“离家越来越远,过去的记忆反而越来越清晰,每一个片段、每一段经历,仿佛历历在目。”
杨娟在利川市毛坝长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一个农村娃,到艺校生,再到如今家喻户晓,回顾走过的路,杨娟说,是故乡浓厚的文艺氛围,点燃了她的音乐梦想。干活喊号子、进山唱山歌、下地有田歌……杨娟徜徉于毛坝这片民歌的海洋里。
真正让杨娟成名的,是在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工作的那几年。她凭借甜美的长相、圆润的嗓音、独特的民歌腔调,两次获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铜奖,又连续获得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进入全国六强。
2008年,凭借深厚的唱功和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杨娟被选拔进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后又在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扮演女一号“韩英”,获得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最美文艺志愿者、湖北省突出贡献奖和优秀文化个人获得者等荣誉。
一路走来,无数荣誉加身,最让杨娟珍视的,还是“恩施州形象大使”身份。
在恩施工作期间,恰逢恩施州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杨娟作为恩施州形象大使,无数次到全国各地推介恩施旅游资源。“那时候为了宣传恩施,天南地北到处跑,全国很多城市的公交车上、飞机票上、地铁广告上都贴着我和恩施美丽风景的大幅宣传海报。”忆起那段往事,杨娟很开心,也特别骄傲、特别有成就感。
“并非家乡以我为荣,而是我为身为恩施人而骄傲。”这份骄傲,深藏在她的心底。她的两个女儿虽然都在武汉出生、长大,但在她的熏陶下,孩子们对恩施也充满了热爱。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带孩子在毛坝镇住一段时间,“她们身上不仅流着我的血,也流着故乡的血。”
为故乡写歌,为英雄立传
杨娟对故乡的执念是刻在骨子里的,采访中,提起故乡的每个字眼,她的目光总是那么清澈明亮。
“现在的恩施,跟我在恩施工作时相比,变化实在太大了,简直不像同一个城市。”杨娟以往每次从武汉回利川老家,几乎都是下飞机后直接上高速,很少在恩施州城停留。2023年,她在州城转了一圈,竟险些迷路。
回去后,杨娟感慨万千。恰逢恩施建州四十周年,她为恩施策划创作了一首歌,当成生日礼物送给故乡,于是就有了歌曲《天恩地施》。歌曲为表达“天恩地施”这一主题和意象,围绕“天”“地”“恩”“施”这几个要素,抓住“恩大于天”和“恩重于山”这两个概念,聚焦家乡“这一片天”“这一方山”,书写和描绘山乡如画的风景,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历史性变化,传递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说起这首歌的创作,杨娟笑称:“作词作曲都要找人嘛,编曲录音拍摄的确花了不少钱,全都是自掏腰包,后来在《中国音乐电视》播出,反响特别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杨娟第一次自掏腰包写歌宣传家乡了。
当年,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杨娟也被老英雄的故事深深打动。作为一名恩施人、一位文艺工作者,她觉得必须为老英雄做点什么,于是找到单位党委书记舒茂扬聊自己的想法。身为来凤人的舒茂扬与张富清认识,刚好写了讴歌张富清的歌词,两人一拍即合,找来同为恩施人的同事张非,将歌词谱曲、编曲并录音。
万事俱备,他们又请来恩施籍导演吴钦,将其拍摄成音乐电视,于是就有了国内第一首歌颂张富清的歌曲《老英雄》,并在《中国音乐电视》播出,表达了几位恩施籍文艺工作者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的崇高敬意。
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党委书记、团长燕冰评价:“杨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艺术的追求上永无止境,专业水平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时,她是个热心肠,非常热爱家乡,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为宣传家乡做点事不值一提。”杨娟眼里装着一个太阳,为家乡做的事情都是她出于对故乡的爱,她甘之如饴。
走自己的路,做正确的事
接受采访的当天,杨娟还抽出时间参加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在武汉组织的活动。详聊之下,记者了解到,她是第五届湖北省最美文艺志愿者。“作为在外地的恩施人,应该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杨娟口中“力所能及”的事,却是影响别人一生的事。
2006年,杨娟回老家过年,前去探望小学老师时,偶然从老师家访时拍摄的视频中,了解到5个留守儿童家境特别困难。想起自己求学途中的那些艰辛和苦楚,幸好遇到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好心人,杨娟当即决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当时的她月工资仅1000元,可仍然决定全部捐出来帮助那5个孩子。
捐出所有的工资,杨娟自己的生活成了问题。她凭借一身才艺,很快应聘到一家演艺公司唱歌,每晚唱3首,有50元收入。她在这家公司兼职3年,用赚来的钱养活自己,然后再用工资去资助那5个孩子,直到他们初中毕业。
“唱歌是我擅长的事,既能赚钱,又能锻炼自己。”杨娟笑着说,那时候帮助他人全凭一腔热血。于她而言,乐于助人不仅成全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从此以后,杨娟在公益之路上越走越远。
也是在那一年,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利川籍小朋友心心(化名)病情危急,需要10万元手术费。心心的父母得知杨娟乐于助人的事迹后,慕名联系到已小有名气的她,希望她能救救孩子。
杨娟没钱,但还是义无反顾答应了孩子父母的请求,向单位和电视台寻求帮助,举办爱心义演,利用自己的“名气”,敲开一家家单位的大门募捐。花了3天时间,向各方筹集10万余元送到小孩父母手中,并帮他们联系武汉亚心医院的专家,成功为孩子实施了手术。
“手术之前,因为缺氧,孩子的指甲、嘴唇和眼睛都是紫色的。手术过后,亲眼看到之前的紫色变成粉色,那种把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心心接受手术时的情景杨娟依然历历在目。
杨娟和心心结下了不解之缘。令杨娟更加欣慰的是,心心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者,并成功考入同济医科大学。后来,心心大学毕业并留在武汉工作,实习期间还住在杨娟家里。现在,心心和杨娟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偶尔还在一起吃饭、逛街。
2018年,杨娟联合毛坝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杨娟奖学金”,每年提供价值约30万元的书籍和奖学金,用于资助家乡品学兼优的学生。在2024年“杨娟奖学金”颁发现场,孩子们在舞台上与杨娟深情相拥,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学生周雨辰用毛笔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感恩的心感谢有您,铭记鼓励砥砺前行”。她说:“我听过您唱的歌,看过您演的歌剧。我非常仰慕您的才华,非常高兴和激动。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像您一样有能力、有爱心的人。”
“我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做公益,但我会沿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能帮几个是几个。”杨娟质朴的话语背后,收获的是孩子们的感恩。在她家里有个盒子,盒子里装满了孩子们通过学校老师转交给她的信件。她说,那些稚嫩的文字,是最珍贵的礼物,要永远保存。
“杨娟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平时除了演出就是学习。”湖北省民族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蔡呈和杨娟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人很早就认识,一直以姐弟相称。他表示,杨娟特别善良,工作之余不忘做慈善,资助了许多孩子,值得大家学习。
舞台上的杨娟光芒四射,现实中的杨娟低调朴实。一路走来,她帮助过太多人,有些留在了她的记忆里,有些则渐渐淡出记忆。但是,她的公益之路,还在延续……
记者和杨娟的交谈,从下午阳光普照,一直持续到华灯初上。趁着夜色,我们挥手告别,她的身影在霓虹灯下渐行渐远。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的文艺工作者,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成就了我的艺术追求。”她从来没有忘记来时路,那条路虽然很长,却永远连着故乡。
来源|恩施日报社
编辑 | 牟倩 审核 | 程庆伟
网络推广 | 影视摄制 | 活动策划 | 网络直播
抖音团购 | 网红经纪 | 社会服务 | 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