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文山市以“矛盾不出村”为导向,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文山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3年实现跃升。在2024年的调查测评中,文山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处在文山州前列,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红甸乡】3年来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
“我们村的李某又跟她的前夫吵闹起来了,你们赶紧来看看是什么情况。”近日,文山市红甸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群众陈某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推送来的矛盾预警信息后,及时通过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进行查询,了解到这是一起已经录入平台的中风险矛盾纠纷,主要原因是该对夫妻已经判决离婚,但由于财产分割不彻底,当前处于离婚不离家的状态,强势的女方经常同前夫吵闹甚至大打出手。
掌握矛盾线索后,乡综治中心第一时间指派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联合乡派出所、司法所人员组成调解组赶到李某家进行调解,向他们反复讲解法律知识。通过反复释法说理,两人表示会尽快厘清财产问题,请求乡综治办给予帮助。
红甸乡政府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何劲聪告诉记者,红甸全乡目前只有这一起中风险矛盾纠纷,综治办已经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多次回访。近期,将邀请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协同,对该起中风险矛盾纠纷进行彻底调处,早日消除风险。
近年来,红甸乡以矛盾纠纷不出村为引领,在线上建立起“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的巡查预警、快速上报和分流处理。村民只需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即可提交诉求、反映情况,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响应,大大提高了矛盾调处效率;在线下,围绕“矛盾纠纷不出村”目标,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思路,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集中办公,按照行业领域设置综合、林业、土地、农业、水务5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班,各领域专班分管领导作为纠纷多元化解第一责任人纳入综治中心统一调度,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综治合力,同时依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组织建立建强基层调解队伍,在全乡形成“内外联动、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据统计,该乡3年来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全乡无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95%的村寨实现“零犯罪”“零事故”“零上访”,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红甸派出所获评“省级枫桥派出所”,红甸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东山乡】“当日矛盾、当日调处”
“7年来,超市没有发生过偷盗现象,超市附近也没有发生过打架斗殴事件。有时候特别忙,一家人都出去送东西了,来超市买东西的人选好商品后会自己扫码付钱。”在东山乡开了7年超市的刘杨芬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东山乡为做深做实“矛盾不出村”工作,在线上研发“幸福东山一码通”小程序。该小程序嵌入矛盾调解等6个服务模块,“幸福东山一码通”矛盾纠纷模块可通过后台录入文山市社会信息治理”平台,实现“三必到、四必访”和“强防控、化矛盾、护稳定”的排查、上报、调解无缝衔接。
在线下组建了4支“移动调解队”,由挂村领导担任队长,村委会班子成员担任副队长,法律顾问、村组干部和公安、综治、党建办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任兼职调解员,在每户门前安装联系群众卡,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及时赶到矛盾一线、田间地头开展调解,做到遇事就调、随时可调、随叫随调,力争“当日矛盾、当日调处”。
自开展“强防控、化矛盾、护稳定”专项治理以来,聚焦“六失一偏”等特殊群体和辖区生产企业等重点部位,紧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权属争议等问题,推行“全走遍、全研判、全定责、全治理、全参与”的“五全工作法”。通过包格包户、走访入户等形式,逐渐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的氛围。2024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3起,化解61起。全乡连续11年无命案发生,2024年安全感综合满意率州级测评达100%,连续两年位列文山市第一、文山州前列。
本报记者 朱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