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几天,我提起过日本天价大米事件,引发部分关注,所以这期我着重讲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日本,大米价格已经涨到了友邦惊诧、连韩国都能在日本面前说一句“我泱泱大韩物资丰盈,无需与日本互通”的情况。由此,环球时报就报道称,日本政府终于在2月14日当天表示要开仓放粮,向市场投放21万吨储备大米。
日本大米价格从2024年就开始涨了,日本民众不知道骂了多少次要求放粮,但日本政府就是不干,两边吵来吵去,估计是看眼下大米的价格已经快到每公斤35元,鸡胸肉的价格都比大米便宜,搞得何不食鸡肉了。若是再涨下去,日本政府也担心再来一次“米骚动2.0”,所以一直嘴硬的日本政府终于松口,也总算能让日本民众松一口气,吃上大米了
其实看到这个消息我是有些意外的,毕竟前些天,日本还出了个非常离谱的法案,叫《食料供给困难事态应对法》,这玩意在他们官网上就能搜到,内容更是抽象,大概就是说“因为全球范围出现的各种波动,食品减少了,为避免以后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影响正常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随时做好应对工作吧”!
我要是日本民众,看到这种内容真想上前抽日本农协会长两大嘴巴子,这是正常人类能说出来的话吗?别的地方我就不说了。
日本,一个发达国家,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竟然沦落到要进行食品管控,这给我干哪来了,莫非现在不是2025年而是1925年?
而关于日本粮食价格为何会如此暴涨,背后原因还真没那么简单。
日本官方的说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日本官方对大米价格暴涨是怎么说的。
早在2024年,日本刚开始出现米价上涨时,日本政府最先做的不是如何应对困局,而是开始到处甩锅,一边说是因为2023年夏天太热了所以大米减产,一边说是2024年入境日本的外国游客太多了,外国人把属于日本人的大米吃完了。
这话乍一看很离谱,认真思考一下就会感觉更加离谱。
首先是减产,日本粮食产量确实在减产,但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和2023年真没什么关系,这个我们后面讲日本农协的时候会详细说。2022年的时候日本一年产了673万吨大米,2023年确实减少了一点,产量为661万吨,等到2024年又回来了,产量是683万吨。
2023年确实减产了,但也就少了那么一点点,而且2024年不是又加回来了吗?怎么日本市面上缺口还那么大呢?
再说游客,这就是更是放下碗来骂娘了。日本2024年全年游客数量3700万人次,确实很多,但先不说游客会给日本带来的经济增长,就说谁家好人出国旅游天天搁那使劲吃大米的?哪怕这3700万游客,人人去日本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餐厅先大吃上一斤大米,那一天也只是1.85万吨,这能占日本多少口粮呢?
而且2024年的时候,日本官方说涨价等几个月就好了,结果都2025年了,大米价格却依旧居高不下,怎么看都和这两样因素没有关系。
而就在日本官方开始装死的时候,日本媒体曝出了一个惊天大瓜——日媒称,之所以大米还有各种蔬菜价格都这么贵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炒股失败,爆雷所导致的损失让全体日本人民一起买单。
在讲解这件事前,我先花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是什么东西,它有个名字叫“日本农协银行”,乍一看好像就如农业银行一般,但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日本农协银行背后是日本3300个农林渔业合作社的中央金融机构,它直接属于日本农林水产省直管,可以说日本农民的全身家当都属于这个银行,是真正的一荣、日本农民不怎么荣,但一损日本农民肯定损。
然后这个银行炒股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的利率很低,农协银行如果在日本国内放贷根本赚不到几个钱,所以很热衷于在外国投资,买了不少的美债和欧债。日本政府持有120万亿外债,其中日本农协银行就占了20%。
放以前,买美债绝对是只赚不赔的好生意,但这两年嘛……拜登为了压通胀,美联储疯狂加息,日本美国股市都跌疯了,农协银行自然也是大败亏输,当机立断斩仓——就是将剩下的股票全部处理了,不再继续投资。根据日本媒体报道,这一波下来日本农协银行恐怕亏了700亿人民币不止。
其实到这一步还是不能解释日本农产品价格为什么会暴涨,而且还持续涨这么长时间,700亿元确实很多,但日本超过1亿人口,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人人都要买,再怎么涨价大家买一阵子也该填上亏损的窟窿了吧?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日本农协银行亏的还不是普通的钱,它亏的是外汇!而外汇只能从国外赚。于是现在日本出现了非常荒诞的景象,全世界买日本大米都便宜,只有日本人自己买大米价格涨上天。
农协银行也有话要说,它得加大出口赚外汇啊,但是国外粮食价格本来也不高,它要是继续卖那么贵谁买?只能降价卖。于是恶性循环就来了,日本卖出去的大米越便宜,国内就越贵。
当然,此番日本物价上涨除了农协的问题,还有美元潮汐带来的影响,毕竟过去日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啥事没有,导致都成路径依赖了,谁能想到美国能崩个大的?现在日本农产品价格已经是中国的5倍不止,但就人均收入来看,日本可并不比我们高5倍。
日本农协组织
再来说说这个日本农协。
有关日本农协对日本民众的大缺大德,可能部分人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互联网上不是经常嘲笑日本人吃不起西瓜吗?要真说日本也不是种不起或者是不能进口,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农协。
关于日本农协是怎么诞生以及逐渐垄断市场成长为巨无霸的过程,我就不多赘述了,因为没有什么好说的。总而言之,日本农协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垄断了农业生产的所有流程——记住,是所有,一丁点都没放过。我们都知道,一个领域里要是一个企业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那么这个企业早晚要完蛋,波音如此,日本农协也是如此。
从种子到成品最终进入商场货架上售卖,这其中的所有过程都由日本农协把控,如此垄断的所有流程规范全都只是农协一家之言,他们说你种植不合规定,那就不合规定,甚至连怎么定次定量喷洒农药都要管,如果你不听?那等着,所有收购商全都不会和你合作,于是日本农民就只能看着农作物在田里烂掉。
农协已经掌控了这么多,但资本永远不知道满足,它依旧觉得不够,于是拿出了彻底毁掉日本大米产量的《减反政策》。
所谓的减反政策,基本上就是要日本政府出钱补贴请农民少种地。农协要担心稻米生产过剩米价会下跌,所以人为地限制水稻种植的面积。日本政府开始时是不干的,不过在农协拉着农民还有其他协会一起抗议之后,日本政府选择了妥协。从上世纪70年代《减反政策》开始运行,尽管日本政府在2018年宣布废除了,但也没全部废除。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1日,日本宫城县Osaki,收割前的稻谷。
不仅如此,农协还担心外国便宜的粮食进入日本会冲击市场,他们给各种外来农产品设置了特朗普看了都直呼内行的关税,其中大米最高时关税高达778%,这真是天地银行见了都想加息。
于是日本的农业就变成了现在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本来产量相对日本人口就不太够,结果还玩减产提价,还不准外面便宜的粮食进来,农产品定价权也在农协手上。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日本粮食能便宜才是见鬼了。
对于这些事情,日本官员也是心知肚明,但日本农协作为掌控饭碗的协会根本难以撼动,也就只有卸任后的日本官员才能说些实话,比如日本农林水产省前官僚山下和仁就在文章里这样写道“大米短缺的根本原因,是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导致大米产量下降”。
美元潮汐影响
前面我提到了,农协银行炒股亏了700亿元的事,不过这只是一个估算,因为直到现在,日本还试图在全球赎回外汇,迫切地想稳住日元汇率。根据这个前提,谁也不知道农协到底亏了多少。
农产品价格飞涨只是日本经济下行的一个缩影,最近三年日本GDP增长速度惊人,已经达到了18%,但却是负的。美国现在还能靠着水漫金山保住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位置,日本已经连明面上的脸面都无法护住了。
至于日本经济为什么下滑的这么厉害,其实也很好解释,倒推一下就行。从前日本经济好是因为什么?一方面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和产业扶持,一方面是中国产业还未整体崛起,庞大的市场给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加油门。
两大强国伺候它一个,这福气能小得了吗?
但现在不行了,美国的衰微和中国的崛起,都对日本发展形成了挤压。
说到底,日本和英国一样都是岛国,当个边缘国家才是它们的真正归宿,英国先一步,日本只不过步了后尘,回到了它应有的位置上。
不过英国好歹还撑了那么长时间,现在依旧拥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而日本又为什么会衰败的如此之快呢?其实日本衰落的原因和美国一样。
从上世纪美国开始施行快乐教育,奠定今日美国衰败的局面后,日本作为美国最忠实的拥趸,上世纪90年代也引进了美国的快乐教育,出台了《宽教政策》。
日本的教育早已呈现出两极分化,一边是快乐的学生以及很多日本学生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上班,一边是日本高等大学里极能吃苦的日本学生。
正如美国一样,日本也已经逐渐形成了精英教育,越来越两极分化。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之所以能快速起家,一方面是它搭上了美国这辆车拿到了大量利益,一方面也是重视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宽教政策》正如美国的快乐教育一样,到如今,日本也已经出现了人才断流现象。
末尾
粮食暴涨是日本当下许多问题爆雷后,最能直观展现日本衰弱的事件之一,日本的发达完全建立在美国发达的前提下,哪怕到了现在,日本的经济和政策依旧不能独立行走,天价农产品的背后看起来和美国无关,是农协、是日本政府的问题,但实际上更大的雷早已经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埋下。
金融都不能独立,又怎么可能粮食独立?连饭碗都掌控不了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掌控未来?
日本依靠着美国拥有了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繁荣时光,相比起失去的20年,我更倾向于这是“偷来的五十年”。
当日本倚靠的美国开始衰落,它也就只能回到从前的位置上,继续做一个为生存发愁的岛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