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
能称之为一号文件的,不多。这个文件的发布,充分说明我国对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
关于农村、农民问题,我还算是熟悉。
10岁之前,我生活在农村。
我对农村的生活、农民的逻辑,还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
至今,虽然住在繁华城市核心区200平米+的大房子里,我梦中无数次出现过风吹麦浪、下河捉鱼、瓜田偷瓜、躺在草地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去放羊的场景。
那种梦景,是快乐的,是美好的。
如今,近40年过去了。农村也在改变。
和过去相比,农村生活过得很好了。
甚至,农村和县城的差距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大了。
但,很多问题依然突出。
河南的农村,整体上还是穷。
近十年,我回老家的次数少了很多,去农村亲戚家的次数也少了很多。但通过老娘的言语间,经常获得农村的一线情报、二手信息。
农村,或者说河南农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
1、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2、年轻人结婚的天价彩礼问题;
3、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崩塌问题。
在这个中央一号文件里,重点提到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
用语是: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关于农村天价彩礼的话题,在过去文章里,我很少涉及。
很少涉及的原因是,这个问题是一个黑暗的问题。
我不想触及黑暗。
但,今天,我想谈谈这个事:
1、首先,我摆明态度:我非常深恶痛绝天价彩礼。我觉得这是几千年中国社会的封建遗毒。
2、彩礼,本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文化。但,现在越来越变味。我不知这种天价彩礼是何时开始愈演愈烈的?近15年?近10年?我记得20年前是没有这么高彩礼的。
3、传说中,中国彩礼最高的地方是江西。当然,这只是传说。江西是不是全部都是天价彩礼,我不知道。但,河南范围内商丘、周口这两个地方的天价彩礼,我是有事实依据的。
4、据说,挨着河南商丘周口的安徽西北地区,也是天价彩礼。据说,福建的部分地区,也是高价彩礼。不过,据说他们的娘家人同等比例赠送嫁妆。
5、很奇怪。这种现象和特点,为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天价彩礼多发生在不富裕的地方?江西,绝对算不富裕的地方。商丘周口也算不富裕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朋友,不要喷我。我说的是大面的问题。你富裕,并不代表其他人富裕。
6、为什么天价彩礼多发生在农村?
7、我一直很好奇:农村人对天价彩礼如何认知?他们想过反抗吗?他们想过这是一件很变态的事情吗?什么8万8?9万9?什么18.8万?什么29.9万?以及其他的繁文缛节。
8、我一直好奇:这些天价彩礼区的女孩子,他们怎么认知这件事?骨子里认为这是正常的吗?从没人觉得这不正常吗?
好,我给各位捋捋这个事的微观逻辑。
天价彩礼的逻辑,多发生在农村。
起因:男方家庭的儿子要结婚
1、他在农村。2、一般学历不高。3、年龄18—25岁之间。4、父母40——50岁之间。
这个事的发起者是“要结婚的男方”。
行为:结婚。
结婚,要找另外一方:女性。
这个时候,这个游戏,变成了双方,婚姻交易的双方。
注意:这里我用了交易这个词。
这没啥不能说的。恩格斯老先生还说过另外的更赤裸裸的话。
男方:父母、子;(及其他兄弟姐妹)
女方:父母、女。(及其他兄弟姐妹)
据说,现在农村结婚,女方要求男方1、在县城要有一套房,而且是全款。2、要有三金。3、彩礼。
假设一套房100平米,假设单价是4500元,总价得45万。
三金是啥,我也不知道。不知道3万块够不够。
彩礼,假设按均值18.8万。据说越没有房子,彩礼数得越高。
光这三项,就得66.8万。
就算不买房,也得20万。
如果按揭,也得30万。
好,这钱谁出?
大多数是父母出。
父母有钱吗?
大多数是穷的。
怎么办?
砸锅卖铁。借。
这些房子是谁的?是儿子的。是儿子+未来儿媳的。没有父母一点份儿。
这些高价彩礼给谁?名义上是给未来儿媳,实际上给女方父母
女方父母会把这18.8万现金给他们的女儿吗?
你们猜?
你们猜?
你们猜?
全额给的有多少?
一半给的有多少?
一分不给的有多少?
比例。我说的是比例。
好,结婚了。这些债务,谁背?
男方父母。
还债,还钱,一直到终老。
如果男方家有两个儿子呢?
开始另外一个循环。费用,X2。
如果男方家还有一个女儿呢?
还有两个女儿呢?
身份发生了变化。化被动为主动。
又收到了18.8万。
进账。
他会返还吗?
会返还吗?
会吗?
平仓。
事实上,这个逻辑的微循环就是这样进行的。
以上的微循环,不是我的臆想。我见到过很多案例。
只是,不能说出来。
这,就是中央一号文件里所说的“农村移风易俗”。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恶性循环。
却无解。
无解的原因是:底层互害。利益驱使。
在这个游戏盘里,谁可怜过谁?
儿子可怜过父母吗?未来儿媳妇可怜过公公婆婆吗?
公公婆婆可怜过自己吗?
似乎有,似乎都没有。
在农村,怎么搞20万?怎么搞50万?
他们哪有这么多钱?
你不要以为50万不多。让城市里家庭拿出来50万现金也不容易。
我看到的可悲的角色是:男方父母。
而男方父母,同时大概率也是女儿的父母。
说到这里,大概各位也明白。不能再往深的说了。
我觉得吧,这事,是个无解的事。
这本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一场游戏。
这个游戏里的每一个参与者,站在自己的角度,是对的。
天价彩礼,本质上也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就像职场上的看学历一样。
就像城市里男女婚恋市场上看脸蛋看身材看学历看年薪看腹肌看房子在什么位置面积大小几个房本一样。
不同的是,城市里是看男方个人,看女方个人,相对而言,家庭因素弱一些。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农村家庭,农村父母,承担了所有代价。
想换取——儿子成家,早日抱上孙子。
注意:他们大多想要的还是“孙子”,而非孙女。
他们想换取自己生命意义和生命责任的完成,让后代成家立业了。
他们害怕自己孩子打光棍。
事实上,如果没有钱,没有房,他们的孩子还很“老实”,大概率他们确实是要打光棍的。
但,这一些都是幻想。
时代已经变了。
新的家庭,新的儿媳妇,包括自己的儿子,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是没有的。
据说,现在农村的年轻小两口也不愿意生孩子了,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了。
当然,只是听说。我不知道。
文章写到这里,你们能感受到我的态度和纠结。
旗帜鲜明地反对河南农村天价彩礼,但我又明确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这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一个自然界优胜劣汰的问题。
我只是可怜【农村父母】这个社会角色。
我看到了一出出的悲局在上演。
而悲剧里的主角,农村父母,他们只是在自责而已。
恨自己没本事。
而找不到问题的原因。
问题是:
城市里的男人女人大多30+岁才结婚,为什么农村里要那么早结婚呢?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结婚?
为了结婚生子
生子是目的。
哪有什么婚姻责任?哪有什么爱情?
在婚礼现场上司仪的说辞,简直就是笑话。
什么百年好合,什么相濡以沫。
哎。
高价彩礼之下,不配谈爱情。
那只是相亲,只是匹配,只是交易,只是捆绑的婚姻组合体。
又听说,现在农村天价彩礼之下的离婚率。
又听说,农村二婚妇女也很吃香。
又听说,农村有一些专职骗婚人士。
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残酷的多。
中国有很多剩男,大多在农村。
中国有什么剩女,大多在城市。
而剩男和剩女是不匹配的。
剩女绝对看不上剩男。
这是另外一个领域的课题,本文不谈。
我只是从微观角度看农村天价彩礼问题看到了悲剧。
这个悲剧的主角,就是农村父母
而这,只是第一季。
第二季,当孩子的孩子出生后,悲剧第二季上演了。
无限循环。
谁能解救他们?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