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的“阳光雨露”润泽营商沃土。近年来,文山州工商联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与“法、检、公、司”密切沟通,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量身打造法治全链条服务,助力建设法治“软环境”,促进企业“硬发展”,为文山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法律三进” 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

  “法律三进”是提高机关干部和商会、企业法律意识,促进企业合规建设、诚信经营最重要的方式。近年来,文山州工商联充分利用三月法治宣传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五月民法典宣传月”等时间节点,累计开展“法律三进”活动7场,参与企业、群众500余人次,分别邀请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法律顾问团队分别在商会、企业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民法典涉企内容及日常运用解读》等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普法讲座。讲座中,不仅对法律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组织律师与企业开展“一对一”法律咨询、个案研判、风险分析的“法治体检”活动,到企业开展法治建设调研,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此外,文山州工商联每年做客《普法强基案例宣讲进行时》普法栏目,与专业律师一同对民法典中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普法案例宣讲,以小故事、微视角为“小切口”,生动分析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易出现哪些法律问题,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更好地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在线与听众朋友开展案例互动,现场解答涉法问题,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让法律法规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协同发力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文山州工商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工商联+法检公司+”协调配合机制,与司法部门一体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和法治民企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与效能,以法治护航“两个健康”。

  联合深入商协会、民营企业,围绕如何更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开展走访交流,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司法需求和司法诉求,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的债务纠纷、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法律问题提出专业的司法建议,进一步帮助民营经济人士提高法治意识,引导民营企业遵守契约精神,诚实守法守信经营,预防和降低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

  近年来,文山州工商联与法院、公安局共建沟通机制的做法,云南省天信律师事务所、文山州总商会共建“万所联万会”机制的做法,文山州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商铺租赁合同纠纷案分别入选全国、全省工商联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多元融合 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加强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协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一环。文山州工商联成立了文山州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本着“化解矛盾”的目的,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与商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行业领域开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文山州总商会调解委员会在与文山江西商会调解商铺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帮助企业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预估100余万元。为双方未来发展及合作留下空间,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此案例荣获全省“十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优秀案例。

  与杨柏王律师事务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中,文山州总商会调解委员会利用“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组织住建、自然资源、公安等多个相关部门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协商,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促成案涉项目复工,保障购房者的合法利益,促成矛盾纠纷“零成本”“加速度”化解,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朱光清 通讯员 朱朝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