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俄乌冲突下的废墟
3年前的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一直到现在,谁也没想到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
当时为什么打,过程是怎样的,未来的结局会如何,我觉得今天特别有必要从头至尾再次讨论一下。
首先,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被提到的就是北约东扩。
人们说,北约步步紧逼,先是扩展到波兰、匈牙利等地,接下来又计划扩展到乌克兰。
俄罗斯认为,这种步步紧逼的态势,就是要在它的家门口放置北约的导弹,这是不可接受的。
也有观点认为,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而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
这是战争爆发的第一个原因,北约东扩说。
第二个原因,乌克兰历史说。
回顾苏联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公元862年,当时基辅罗斯的成立,使基辅成为整个罗斯人文化的重心,而莫斯科还只是一个小村庄。
后来,蒙古铁骑于1240年摧毁了基辅政权,莫斯科逐渐崛起,成为大公,并开始为蒙古人收税,最终成为罗斯世界的领导者。
然而,基辅人和俄罗斯人一直处于不同的亚文化。
尽管如此,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乌克兰则认为自己独立于俄罗斯,认为与俄罗斯的历史关系不大。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种历史上的分歧在俄罗斯的叙事中尤为明显。在普京看来,如果没有乌克兰,俄罗斯的历史将倒退一千年,俄罗斯将不再完整。
为了强化这一观点,普京在发动俄乌冲突之前曾写过一篇长文章,并发给俄罗斯全军指战员,明确表示乌克兰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还多次对美国领导人表示,乌克兰根本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此,在许多俄罗斯的叙事中,这场冲突不仅仅是对乌克兰的攻击,而是对“收复故土”的行动。
第三个说法,地缘政治说。
对于俄罗斯来说,要成为世界大国,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虽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并没有继承苏联的全部。因此,俄罗斯希望扩大自己周边的影响力,建立势力范围。
然而,在美国看来,冷战已经结束,当前不是要争取势力范围的时代,时过境迁,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
这三种关于开战的说法,究竟哪个才是准确的,可能是非常复杂的。
事实上,还有其他的解释,比如俄罗斯是为了领土而战,尤其是为了乌东的领土。或者为了资源而战,特别是看中了乌克兰东部的矿产资源。
很难说只有一个原因推动了战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图为俄乌前线
实际上,现在再讨论为什么打已经为时过晚,因为战争已经持续了近三年。
回头看,为什么打,是否应该打,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让普京了解现在的结局和现状,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对他所做决定的对错的判断,或者说,历史如何评价这一决定。
然而,历史无法假设,事实已经发生。
过去三年,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百万人员的伤亡,近千万民众流离失所。
包括俄罗斯自身的库尔斯克地区也遭遇了乌克兰的进攻,许多人在半夜背着包逃离家园。
战争使得生灵涂炭,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如果回顾战争的过程,确实也是一波三折。
最初,俄罗斯计划发动闪击战,预期三天内占领基辅,三个星期内灭亡乌克兰,认为战争会迅速结束。
他们的计划非常乐观,但实际情况远不如预期。
图为俄罗斯军队
首先,俄罗斯的先遣队在安东诺夫机场遭遇重创,被彻底歼灭。
随后,俄罗斯笨重的坦克部队遭遇了西方援助的武器,如标枪导弹和毒刺导弹等的打击,闪击战并未成功。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在2022年夏天,乌克兰发动了反攻,成功夺回了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
这一胜利让人们对乌克兰的前景充满了希望,很多人都认为俄罗斯即将失败。
然而,我当时就预见到俄罗斯的坚韧,认为俄罗斯会吸取一开始的傲慢教训,逐渐顶住压力,最终转向一场漫长的消耗战。
果然,战争进入了长时间的消耗阶段,双方展开了许多血腥的战役。
巴赫穆特战役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绞肉机,而马里乌波尔也是几个月的血战。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充满了激烈的攻防。
没想到,在21世纪,我们竟然见证了像一战那样的战争。
为了每一寸领土,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至于双方具体的死亡人数和伤亡情况,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但总的来说,双方的伤亡人数加起来至少超过百万,这个数字既不夸张,也算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
图为乌克兰难民
这三年,数百万家庭破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然后,我们看到了特朗普的“王者归来”,重新当上了美国总统,表示希望结束这场战争。
第一,任何结束战争的努力,都是值得称道的。
从道理和逻辑上来说,特朗普想要结束战争,不再让更多人死去,这是正确的。
然而,如何结束战争,如何实现一个公正且持久的结果,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
特朗普不仅想结束战争,而且他不喜欢泽连斯基,把泽连斯基称为独裁者,这让乌克兰和欧洲都觉得难以接受。
但如果从现实角度来看,有几点必须考虑。
首先,乌克兰如果执意加入北约,战争就不可能停下来。
其次,乌克兰想要完全收回已经失去的领土,恐怕也做不到。道德层面上,很多人认为应继续支持乌克兰,继续抵抗。
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如何继续支持、谁来出钱,这是一个非常艰难且复杂的任务。
美国一旦撤出,欧洲显然没有能力和实力提供实际支持。
图为美国副总统万斯
因此,美国副总统万斯曾提到,大家不应停留在道德层面,而应站在现实的层面,乌克兰不可能加入北约,乌克兰也无法完全夺回失去的领土。
那么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坐下来谈判,这就是过去三年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训。
教训之一,仍然是那句老话:何为贵。
我们看到了无数城市被摧毁,能源设施被破坏,成千上万年轻生命的逝去。
战火一旦爆发,生灵涂炭。
此时此刻,你可能会想停下来,但当你拔出刀剑的那一刻,如果不见血,恐怕就很难将刀剑重新收回。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倾尽全力发动战争,这一点需要时刻铭记。
教训之二,什么才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
我们看俄罗斯,它发动战争的表面理由有很多,但真正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扩大领土,争夺资源,让别人害怕自己,还是更高的追求——让别人尊重自己?
恐怕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图为战争下的乌克兰民众
真正的目标应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幸福、自由、快乐地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训之三,国家的强大。在我们刚才谈到的,一个国家的人民应该享有幸福的生活,但如果没有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恐怕也难以实现。
看看除了俄乌战争之外,加沙、苏丹等地这些年也发生了不少战争和冲突。为什么这些冲突会发生?
原因就是一个国家失去了基本的稳定。
当一个国家失去了这种基础的稳定,无法依靠自己去保障自身不受外界侵犯时,这就引发了更大的问题。
这也引出了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点——凡事还要靠自己。
回头看乌克兰,它并不想与俄罗斯继续结合,想要加入欧盟、加入北约。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中型国家或小国,贸然加入任何一方,回头看,恐怕都不是明智之举。
俄罗斯虽然有令乌克兰讨厌的地方,但如果乌克兰能够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保持平衡,这才符合乌克兰的短期与长期最大利益。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战争是俄罗斯发动的,乌克兰是抵抗方。但我们回头思考,当时是否有可能避免这场战争?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的看法是,泽连斯基当时就可以避免,或者说在2020年4、5月份土耳其谈判时,应该让战斗停下来。
因此,有时候我们要思考,如何面对这些挑战?靠别人吗?当时是拜登说要提供援助。
但现在,当年的援助变成了债务,要通过抵押矿产来偿还,这多难啊!
这让我想到了那句老话:“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我觉得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对于乌克兰和泽连斯基。这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依靠自己。
这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也是对俄乌战争三周年的简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