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欧盟宣布将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用于援助乌克兰时,普京曾怒斥这是“强盗行径”。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剧情却迎来180度大反转。

环球网2月22日报道称,根据路透社的披露,俄罗斯正考虑“主动”将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资产,用于乌克兰重建,前提是部分资金需用于俄军控制的乌东地区。



路透社的这一消息震动全球,若协议达成,意味着俄罗斯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却可能“自掏腰包”重建乌克兰。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其中欧盟占2000亿欧元。

这笔资金始终是俄罗斯关注的焦点,欧盟曾试图将这笔钱“没收”后直接转交乌克兰,但因法律风险和金融市场反噬而止步,最终改为仅动用资产产生的利息(约每年30亿欧元),购买援乌军火。

然而,俄罗斯此次提出的方案,着实让人匪夷所思。我们可以猜测,俄罗斯还有一些条件,没有拿到明面上来。

比较合理的猜测为,普京政府拿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中的三分之二,用于重建乌克兰政府的控制区,换取西方承认俄罗斯在乌东的“实际控制权”;

剩下三分之一投入俄控区,为顿巴斯等地的重建提供资金。除此以外,俄罗斯还可能要求西方国家逐步取消制裁,以部分资金使用权,换回西方逐步撤回对俄经济绞杀。



在西方国家看来,这笔交易是“合理”且必要的,因为这相当于“俄罗斯用自己的钱,买了一张重返国际社会的门票。”

德国工业联合会算过一笔账:若战争持续到2025年,欧盟对乌援助总成本,将突破5000亿欧元,远超冻结俄资产的账面价值。

据世界银行评估,乌克兰重建,需至少4110亿美元,而欧美承诺的援助到位率不足40%。因此,如果俄罗斯愿意在被冻结的资产上做出“妥协”,对欧洲而言再好不过。

波兰总理图斯克则怒斥欧洲与俄罗斯达成交易的企图,称“这是对侵略行为的变相奖励!一旦妥协,等于承认武力改变边界合法化”;

面对内部声音的不统一,有欧盟官员提议,可将俄方资金限定用于“人道主义重建”,如医院、学校等,并设立国际监管委员会,避免资金流入俄控区。

但这种“既要又要”的设想,恐难同时满足俄乌双方诉求。目前,俄军控制着乌克兰约18%的领土,顿涅茨克的一些地区基础设施毁损率超70%。

俄罗斯绝不会轻易把3000亿美元资产交给西方国家。西方长期标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但其没收俄资产,已开危险先例。



如果西方国家开不出让俄罗斯满意的条件,俄罗斯也有反制西方国家的手段,如没收自己境内的全部西方资产。

总的来看,西方国家大概率会想方设法,不向俄罗斯交付这3000亿美元资产,但他们同时又想保持“体面”。

可以说,俄罗斯被冻结的“3000亿资产”,犹如投掷在西方金融秩序湖面上的一块巨石。其激起的涟漪,正在动摇二战后西方主导的规则体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