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民晚报报道,前不久,美军向太平洋靶区发射一枚“民兵-3”陆基洲际导弹。这一发射时间点极为敏感,刚好在美俄外长沙特会谈结束后的次日,且中俄外长会面的前一天。这一军事动作瞬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人们不禁猜测,美国此番举动究竟意欲何为?

“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在美军战略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是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陆基核心力量。自上世纪70年代列装美国空军以来,历经多年发展,目前美国现役数量约400枚。它开创了技术先河,是全球第一种配备分导式多弹头与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



特朗普(资料图)

其强大的突防能力,能有效突破敌方防空反导系统;突击威力巨大,可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打击精度极高,确保攻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长期以来稳居美军跨洲远程打击力量的核心位置。

洲际导弹试射在国际军事与政治舞台上意义非凡,绝非简单的军事演练。一方面,它是检验本国核力量可靠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确保核威慑力量时刻处于可用且可信的状态。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它承载着强烈的战略威慑信号。在国际政治军事博弈中,美俄等军事强国频繁将洲际导弹试射当作重要的战略工具。

在俄乌冲突期间,每当俄军面临战场劣势,或是西方势力不断施压,局势对俄罗斯不利时,普京多次果断下令发射洲际导弹。这种行为向西方势力明确传达了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与底线,警告其不要过度挑衅,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而美国同样深谙此道,美军突然发射“民兵-3”洲际导弹,这一行动意在向国内外表明,无论美国国内政局如何动荡变化,其核威慑力量始终稳定可靠,外部势力切勿妄图趁乱干涉美国事务。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美军试射“民兵-3”洲际导弹,背后有着复杂且多重的战略考量。从对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近期在特朗普的积极推动下,美俄外长在沙特举行重要会谈,并就结束俄乌冲突达成初步共识。随后,美国迅速对乌克兰施加巨大压力,这一系列动作使得美俄在俄乌问题上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美国或许担忧俄罗斯在后续俄乌停火谈判中提出过高条件,超出美国预期。通过试射洲际导弹,美国试图向俄罗斯展示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优势,在谈判桌上为自己争取更多主动权,迫使俄罗斯在谈判中保持克制,不敢轻易提出过于强硬的要求。

从对中俄的角度而言,王毅外长在南非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面,双方围绕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展开友好且深入的沟通,其中俄乌冲突问题成为讨论重点。美国长期以来对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保持高度警惕,此次试射洲际导弹,很大程度上是想向中俄彰显其所谓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试图通过展示强大的核力量与常规军事力量,提醒中俄在国际事务中不要挑战其霸权,试图以此影响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的决策与行动方向,遏制中俄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然而,美国此次试射“民兵-3”洲际导弹的威慑效果,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恐怕难以达到预期。在武器装备层面,“民兵-3”洲际导弹已服役超半个世纪,堪称导弹领域的“老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年中俄两国的核力量都在持续升级换代,不断研发和列装新型先进武器装备,提升自身核威慑能力。反观美国,新一代洲际导弹的研发却遭遇重重困难,至今仍未实现顺利量产与列装。在这种武器装备发展的“此消彼长”态势下,“民兵-3”洲际导弹的威慑效力相较以往已大幅降低。



特朗普(资料图)

从国际格局层面分析,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美国长期以来凭借军事霸权主导国际事务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崛起,在经济、科技、外交等多领域影响力不断提升;俄罗斯也在积极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对美国的霸权行径进行有力反击。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其霸权的“含金量”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美国仅靠一次导弹试射就想达到战略威慑目的,扭转国际局势对其有利,难度可想而知。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依靠的不应是武力威慑与霸权主义,而应是平等对话、协商合作与多边主义。美国若一味迷信军事力量,企图凭借“大棒”政策维护其摇摇欲坠的霸权地位,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矛盾,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破坏全球和平与稳定。

中俄两国始终坚定倡导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推动多边主义发展,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未来,美国是继续执迷不悟,沿着“大棒”思维的老路走下去,还是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与各国平等合作、共同发展,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这也将对未来全球格局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