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提出,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样聚焦“三农”,但在着重点上会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此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本次中央一号文件重申这一提法,靶向点题,指明了下一步农业发展的方向。


科技创新引领

《意见》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

梳理相关内容可以发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是重中之重。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八成,而科技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视线落到山东,这一结论同样适用。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植保无人机穿梭于田间地头,数字化大棚内播种育苗、智慧农场AI大模型成“线上农技员”……科技“焕”新,春耕备耕正当时,齐鲁大地上一派农忙景象。当前,山东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发展。


种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审定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新品种143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海域规模化产出三文鱼。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总数达17家,居全国首位

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雷沃3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等产品入选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重点突破机具,预计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1.2亿千瓦、稳居全国首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数字农业再上新水平——

加快建设平台载体、拓展典型应用场景,“齐鲁农超”提量增效,“齐鲁农云”提升完善,省级数字农业发展试点县、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基地分别达20个194个

育良种、施良技、用良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支持发展智慧农业”……这一步步部署环环相扣,点明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释放了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绿色生态发展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绿色是底色。具体来说,便是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农业。

《意见》强调,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灌溉节水增效、探索“生态农场+”经营模式、蔬菜质量安全迈上新台阶……在推进绿色生态发展的路上,山东做出了诸多尝试。


推进盐碱耕地改造提升——

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开展全省盐碱地专题调查,完成全部88个县、近2万个样点采样化验工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在东营、滨州等黄三角区域,着力完善盐碱耕地基础设施,推进田间灌排、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等工程。

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

持续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累计组织实施14万亩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争取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2个

认定推广绿色有机食品——

依托省部共建的国家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等,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700多项,主要“菜篮子”产品实现有标可依。全省认定绿色食品3504个、有机食品135个

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振兴

要想富,产业必先行,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意见》明确,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枣庄石榴、蒙阴蜜桃、沾化冬枣……一批又一批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幅山东乡村好“丰”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山东牢牢把产业抓在手中,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地。


优势特色产业厚积成势——

出台支持枣庄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印发乳山牡蛎等8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石榴、对虾、深海鱼等省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14个,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产业强镇111个,均居全国前列

农产品加工业扩量升级——

实施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优扶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新增22家19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067家、达到11406家,预计年营业收入2.3万亿元

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实施乡村休闲度假转型行动,创新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县级以上非遗工坊达到2320家,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县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全省农村网上零售额实现快速增长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姝表示,各地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有“钱”途。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指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只有大力发展这些优势比较突出、就业容量大、带动效益比较突出的县域富民产业,才能推动城乡的融合发展。

农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往的延续与拓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培育更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山东也正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上绘出一幅幅乡村好“丰”景。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

(大众新闻编辑 韩雨婷 整合 策划 单青 李萌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