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最近,美国又搞了个大新闻!
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提出了一项法案,要求美国完全退出联合国。
要知道,联合国可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美国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突然说要“退群”,这可不是小事儿。
难道美国真的打算“当不了老大就退群”?还是说,这只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又一波操作?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真的敢退出联合国吗?
退出之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会不会一落千丈?其他国家会不会趁机填补美国的空缺?
"退群专业户"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退群”了。
从世界卫生组织到《巴黎气候协定》,再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政府这几年可是没少“退群”。
每次退群的理由都差不多——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但这次,美国居然把矛头对准了联合国,这可就有点玩大了。
毕竟,联合国可不是随便哪个小组织,它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
美国如果真的退出,那岂不是自绝于世界?
其实美国对联合国的心态,活脱脱就是霸道总裁遇上事业危机。
当年能呼风唤雨时,把联合国当自家后花园,想打谁就举着联合国旗号组队。
朝鲜战争那会儿,硬是凑出16国联军给战争"上户口",海湾战争时更把联合国决议当开战许可证。
那时候的联合国,简直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扩音器。
可如今画风突变,安理会投票时不再是清一色举手通过,发展中国家开始组团"抢麦",气候变化、贸易规则这些议题上,美国越来越难一家独大。
去年联大会议上,当182国集体反对美国某项提案时,白宫幕僚的脸色比曼哈顿的阴雨天还难看。
这种从"绝对掌控"到"时常吃瘪"的落差,彻底戳中了某些政客的玻璃心。
美国想当老赖?
退群法案里藏着本经济账,算盘珠子都快崩人脸上了。
美国现在欠着联合国28亿美元会费,相当于每个美国人平摊8.5美元。
但华盛顿那帮政客的脑回路清奇:既然还不起,干脆掀桌子不玩了!
这操作就像老赖欠了房租,不想着打工赚钱,反而要把整栋楼买下来改造成停车场。
更绝的是法案里那句"禁止参与联合国和平谈判",活生生把国际政治演成了街头混混斗气。
好比小孩玩游戏输了就抱着玩具回家,还要威胁"以后你们别想用我家WiFi"。
这种耍无赖的架势,倒是把"美国优先"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且某些美国政客的算盘远不止省下会费这么简单,他们幻想着退出威胁能逼联合国"整容",最好把安理会改成"美国朋友圈"。
比如让日本、印度入常,再给德国巴西发VIP卡,这样投票时就能形成包围圈。
可惜现实很骨感,中俄手里攥着否决权,欧洲盟友也未必愿意当跟班,这出"逼宫大戏"还没开演就注定要冷场。
退群背后的霸权黄昏
别看退群法案说得热闹,真要实施起来可谓阻力重重。
先说国内,光是纽约地产商就得集体炸锅。
联合国总部每年带来数十亿美元经济收益,周边房价更是寸土寸金。
要是真把联合国赶走,曼哈顿的包租婆们能举着扫帚把议员们追出三条街。
国际上更是个连环劫,退出联合国相当于自废武功,以后想搞制裁得自己组局,调停冲突得单枪匹马。
更危险的是五常席位空缺引发的权力地震,巴西、印度、德国这些"入常积极分子"早就虎视眈眈,真要重新洗牌,可不会按美国的剧本走。
这出退群闹剧最吊诡之处,在于完美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
当年说退TPP是"不陪你们玩了",退巴黎协定是"环保影响赚钱",现在连联合国都想退,分明是掌控力下滑后的赌气行为。
就像过气明星罢演,本想等着制作人来求,结果发现剧组早找好了替补演员。
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全球反霸权觉醒正在加速。
从金砖扩容到上合组织壮大,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数字货币浪潮,发展中国家开始组团改写游戏规则。
美国越是频繁退群,越凸显其难以适应多极化世界的窘迫。
有网友神评论:"以前是美国带着小弟们玩,现在是小弟们自己组局不带美国玩。"
某些美国政客显然搞错了联合国的性质,这不是任人打扮的芭比娃娃,更不是随取随用的工具包。
当中国代表在安理会强调和平发展,当非洲国家在气候大会上争取权益,当拉美国家在人权理事会发声,这才是联合国存在的真正意义。
联合国不是某个国家的传声筒,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事厅!
美国要是真退了群,短期内或许能省下会费,但长远看等于主动放弃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到时候别说当"世界警察",就是想当"片区保安"都没人认账。
毕竟,21世纪的政治博弈早就不流行单打独斗了。
历史给过参考答案
回看退出国联的教训,美国不该如此健忘。
1930年代主动退出国际联盟,结果间接导致二战爆发时孤立无援。
如今某些议员喊着"退出联合国",简直是在历史课本上蹦迪。
要知道,现在的联合国虽然不完美,但仍是预防世界大战最重要的防火墙。
更讽刺的是,当年美国亲手缔造了联合国体系,如今却想亲手毁掉它。
这就像程序员自己写的代码跑不顺,不是去debug而是要把电脑砸了。
难怪有观察家吐槽:"美国这是要当国际社会的甲方,方案改到第三十稿还不满意,干脆把设计公司都解约了。"
退群闹剧的最大启示,是世界正在走出"霸权舒适区"。
当东盟开始搞本币结算,当非洲大陆自贸区正式启动,当上合组织扩容至26国,全球治理早已不是单选题。
美国越是强调"例外主义",越会加速反霸权力量的集结。
有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00年美国GDP占世界31%,到2023年降至25%;同期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比从40%攀升至58%。
此消彼长之下,某些政客的退群威胁,反倒像极了黄昏时分的最后喧嚣。
结语
这场退群风波看似荒诞,实则掀开了百年变局的冰山一角。
当"美国优先"撞上"全球共治",当单边主义杠上多边主义,世界正在经历秩序重构的阵痛。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当群主,但可以选择做个负责任的管理员。
至于那些叫嚣退群的议员,建议他们重温下《联合国宪章》开头那句:"我联合国人民……"
这里没有某个国家的专属包厢,只有全人类共同的大会堂。
与其整天琢磨退群,不如想想怎么把拖欠的会费结清,毕竟老赖当久了,可是要被踢出信用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