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三周年到来前夕,美俄突然释放了合作结束冲突的信号,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冲突停止的曙光。然而,乌克兰和欧洲国家被排除在美俄谈判之外,这场复杂且漫长的冲突到底如何结束仍是问号。
自2022年2月开始,俄乌陷入旷日持久的冲突之中,其间各有伤亡。三年中,俄罗斯在战场上缓慢但持续地在推进。在美欧的援助和支持下,乌克兰方面顽强抵抗,多次试图反攻。截至目前,战场上的冲突仍未有停止的迹象。回首过往,三年来俄乌战场内外局势都发生过哪些变化?
三年关键战役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是让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初期的闪电战中,俄军很快进军至基辅郊区。当时有一些声音说,俄罗斯将迅速拿下基辅,迫使乌克兰做出退让。但乌克兰方面奋起反击,俄罗斯将重点转向了乌东地区。
此后,俄乌双方围绕多个关键战场展开争夺、反复拉锯。冲突初期,乌克兰东部亚速海沿岸重要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成为双方争夺要地。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个城市是其建立一条连接克里米亚与顿巴斯地区继而前往俄罗斯内陆的重要通道。对于乌克兰而言,马里乌波尔是重要的经济枢纽。2022年5月20日,俄罗斯控制了该地区,结束了这场长达82天的马里乌波尔之战。这被认为是俄军的首个重大战略成果。
围绕顿涅茨克地区交通枢纽巴赫穆特的争夺战,则是俄乌双方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也被认为是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这场争夺战自2022年8月正式打响,到2023年5月,俄方完全控制了该地区。有分析认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它加强了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控制,为后续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乌东地区,经过数月战斗,乌克兰军队于2024年2月宣布撤出阿夫迪夫卡。阿夫迪夫卡是位于顿巴斯地区的一个城镇,被认为是通往顿涅茨克的“门户”。此前近一年时间内,乌军一直在和俄军及顿巴斯民兵争夺此地,但最终不敌。
2024年最受关注的战场变化是,乌克兰首次打入了俄罗斯本土。2024年8月6日,乌克兰军队突袭俄罗斯库尔斯克州,随后双方在该州爆发激烈交战,迄今为止仍未分出胜负。今年1月19日,俄罗斯方面表示,俄罗斯武装部队士兵已越过库尔斯克地区俄罗斯与乌克兰边界。乌克兰方面随后对此予以否认,称俄方所说与事实不符。
突变接二连三
2022年4月,冲突爆发不到两个月,乌克兰方面发布视频,指控俄罗斯在基辅附近的城镇布恰杀害了数百名平民,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对此,俄罗斯方面予以否认。有人士认为,此事是导致冲突爆发初期俄乌和谈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2年9月,位于乌东地区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州举行全民公投,最终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此表示反对。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1日,卢甘斯克,俄罗斯集团军进行训练。图源:IC Photo
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对欧洲的主要输气管道北溪-1号、北溪-2号发生了强烈爆炸。丹麦方面通过调查认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系人为破坏所致。但迄今为止,尚未有确切的调查结果出炉。
2023年年中,在俄乌战场上举足轻重的俄罗斯雇佣兵集团瓦格纳发动兵变,引发世界瞩目。当年6月23日,由于和俄罗斯国防部之间的矛盾激化,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任发动兵变,占领了俄罗斯南部军区指挥所。然而,短短一天后,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调停下,兵变停止。两个月之后的8月23日,普里戈任和其他六名瓦格纳高层人员在一起坠机事故中遇难。
伤亡数据成谜
残酷的战争中,战场上的伤亡数据始终成谜。自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双方都鲜少公布己方伤亡数据。
泽连斯基去年12月8日表示,自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共有43000名士兵在战场上阵亡,另有大约37万人受伤。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两周年之际,泽连斯基曾公布乌军共有31000名士兵死亡,但未提供更多细节,称他不想让俄罗斯获取太多信息。
这个数字比外媒估计的要少很多。一些外媒援引欧洲和美国方面的消息源报道称,乌军的死亡人数预计在5万至10万之间,乌克兰境内,大约12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俄罗斯方面自2022年9月就没有再公布过军方的死亡人数——当时俄方公布的数据是,少于6000名士兵在战场上阵亡。但一些核查机构和媒体认为,迄今为止俄军的死亡人数预计超过9万,甚至有可能更高。
泽连斯基提出的俄方伤亡数字更为夸张。他稍早前称,俄军伤亡人数超过75万,其中19.8万死亡,超过55万受伤。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3日,乌克兰基辅,俄乌冲突持续,基辅遭无人机袭击。图源:IC Photo
军方伤亡成谜,平民伤亡则更加难以统计。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OHCHR)统计数据显示,从2022年2月24日至2024年12月31日,乌克兰平民伤亡超过4万人,其中12456人死亡,28382人受伤。
但联合国驻乌克兰人权监察团团长丹尼尔·贝尔(Danielle Bell)表示,真实的平民伤亡数据预计比官方统计的数据高得多,因为他们无法统计到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领土上的人员伤亡情况。
除伤亡情况外,持续三年的战争也给乌克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联合国难民署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乌克兰共有1060万人流离失所,几乎占到其战前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大约370万人在乌克兰境内流离失所,690万难民逃往其他国家。在乌克兰境内,大约12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民意发生变化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俄罗斯方面的民意变化并不大。据全俄罗斯民意研究中心和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的民意调查,俄罗斯民众对于战争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70%至75%之间。与此同时,对战争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也一直稳定在20%左右。
但随着战事延宕,乌克兰国内和其他欧洲国家对于战争的民意支持率正在发生变化。根据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的数据,乌克兰国内支持战斗到最后的比例持续下降,从2022年战争爆发之初的近75%,跌到了2024年底的38%。
反之,认为乌克兰应该尽快寻求谈判以结束冲突的比例持续上升。冲突爆发之初,大约20%的人认为应该寻求谈判结束战争。2024年底,这一比例上升至52%。
当地时间2025年2月8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士兵搭建浮桥。图源:IC Photo
与之相似的是欧洲国家对于乌克兰的支持。根据民意调查机构YouGov去年12月的调查数据,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中,认为应该支持乌克兰直至其取胜的比例都出现了下降。接受调查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丹麦。
2025年2月12日,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覆盖14个欧洲国家、1.8万受访者的大规模民调。民调显示,相比于其中一方赢得战争,认为战争将以某种停火协议而结束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