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手指一点,“五老”数据库在基层使用情况、“五老”调解纠纷案例等情况便一目了然。而这,只是阜阳市诸多基层关工委此类工作的缩影。

据悉,阜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三年前启动了数字关工建设项目,筹建了关工“数据库”,借助数字赋能,助力关工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数字关工”的阜阳经验,不久前登上了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阜阳市关工委主任王长安在会议上作典型工作经验介绍,阜阳市也是全国唯一在大会发言的市级关工委单位。

解码“数字关工”“缘由”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关工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推进关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据阜阳市关工委负责人介绍,阜阳关工会员总数是全省最多的市之一。由于种种原因,阜阳市关工系统基础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底数不清、查询不便等现象。

为进一步把组织数搞准,把“五老”数搞实,把活动数搞清,经反复论证,阜阳市于2022年启动了数字关工建设项目,借此实现市县数据网络资源共享,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更加有力有效地发挥关工委的职能作用。

“数字关工”库容有三大版块。全市关工会员信息版块,包括会员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五老类别、现(原)单位职务、手机号码及本人照片等;全市各级关工组织建设版块,涵盖市、县(市、区)、乡镇(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和学校、企业等关工组织的名称、负责人和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及上述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室人员和其他驻会人员的基本信息;“三所一室”工作版块,包括全市五老法治诊所、银发农技服务所、夕阳红乡风文明讲习所和五老调事室的建设情况、工作动态等信息。以上内容可通过密码网址查询查看,并明确每年9月份为数据更新时间。

赋能工作跑出“加速度”

据了解,在三年的实施过程中,阜阳市关工委坚持边建边改,成效显著。

实行动态监测促工作。“三所一室”工作动态定期传输上网,交流了工作,通报了情况,推出了典型,有效促进了关工工作高质量发展。

初步实现关工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信息数据方便管理,各项数据定期更新,关工会员进出有序,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数据库”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财物力和时间成本,有效地促进了关工工作高质量发展,而数字赋能也让全市关工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数字关工”全国“交流经验”

据了解,“数字关工”是阜阳市关工委加强关工组织和关工队伍建设,着力打造的一张创新工作品牌。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解决了过去组织数不清、人员数不实、活动数不准的问题。此举不仅摸清了底数,而且大大促进了关工委组织和队伍建设。

据悉,这项工作开展3年来,全市关工组织由4850个增加到5036个,关心下一代志愿者会员人数也由6.9万人增加到8.3万人。

阜阳市关工委的这项工作做法与经验,引起中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负责人的充分肯定与赞誉。

于是,在今年新春召开的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阜阳市关工委主任王长安被中国关工委指定作典型工作介绍,阜阳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市级关工委大会发言单位。

据悉,这是继去年10月省关工委“三基行”现场会在阜阳市召开,阜阳经验走向全省后,又开始走向全国。

会上,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张玉台认为:数据库建设是发展方向,是中国关工委一直想做的事情,没有想到一个地级市关工委率先做到了,不简单。

安徽省关工委主任张俊认为,阜阳在全国性会议上代表安徽作典型经验介绍,为安徽省增光添彩。

谈及未来,阜阳市关工委负责人表示,作为探索性工作,“数字关工”仍然需要完善、规范和发展。今后,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力促青少年一代蓬勃成长,各项事业薪火相传。(牛桂芹 耿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