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央实行了“百万大裁军”计划,决定将11个军区缩减至7个。
消息一出,各军区领导脸上都挂上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毕竟谁也不想成为被裁的那个。
结果,大家千算万算都没想到,最后中央竟然将彼时唯一有作战任务的昆明军区撤掉了!
得知此事后,全军区上下都不禁吃了一惊。
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为了照顾军区政委谢振华的情绪,于是便给他提了一个建议。
结果,对方想也没想就当场拒绝了他。
难道谢振华是为了表达“不满”,所以才拒绝对方的吗?
意料之外
1985年,中央传出了即将裁军的消息。对于这件事,大家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从前几年开始,为了给部队“消肿”,国家就开始陆陆续续进行裁军了。
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次中央似乎想要“大刀阔斧”,竟然一下子要裁减一百万人。
不仅如此,这次不光要裁人,就连十一个军区都要撤销四个!
这下众人可坐不住了。要知道每个军区可都是从一个个光荣的部队发展来的。
作为一名军人,大家都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自然不愿自己的军区被撤。
况且这些军区干部们都是从刀山火海里走出来的,在军队里待了大半辈子。
若是突然让他们转业或退休,难免会不适应。
各军区都开始紧张起来,都在想方设法地挽留自己的部队。不过,这其中还真有不担心的,那就是昆明军区。
彼时对越作战还没有结束,这个军区也就成为了唯一担负着战斗任务的地方。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昆明军区是唯一一个国家肯定会保留的地方。
而司令员张铚秀以及政委谢振华也是同样的想法。
早在裁军的消息刚出来时,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便给他们透露过,中央打算在同处西南地区的昆明和成都两大军区中选择一个撤销。
但由于作战任务的优势,他们的军区很有可能会保留。
听了这件事后,两人也逐渐放下心来。
其实不光他们,成都方面的人也自认为自己会是被撤销的那一个。因此,在最终结果都还没出来时,他们便将一座还在建设的大楼停了工。
而谢振华这边也开始做好了接收成都干部的准备。
为了照顾这些同志,谢振华开始严格控制提干,并让军区司令部、政委、后勤机关等部门的26个二级部长的正、副编处于空缺状态。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给成都干部们留工作岗位。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忙活时,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6月3日下午,最终的撤销名单下发了,而昆明军区赫然在列。
无法比拟的优势
这一消息瞬间震惊了所有人。张铚秀与谢振华两人也有些不知所措,毕竟他们一直自信满满自己不会被撤销,况且后续工作都开展到一半了。
两人实在想不通,于是一起找到了杨尚昆,打算问个清楚。
其实对于两人的情绪,杨副主席早就预料到了。先不说昆明位置重要,设立军区不可或缺,单从部队的发展史来说,谁也不想这里被撤销。
昆明军区早先是从陈赓的部队发展而来的,其中的二野主力兵团更是隶属于刘邓大军,在我军军事上也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勋部队。
不仅是干部们,就连基层战士们对军区的感情都是无法衡量的。
因此,在决定让这里撤销时,中央领导们也是万分舍不得的。但为了国家的发展,大家还是忍痛做下了这个决定。
但谢振华二人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领导们选成都而不选昆明?
杨尚昆见他们一脸疑惑的样子,于是便仔细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一开始中央是打算保留昆明军区的,但成都的王诚汉司令得知此事后却直接给中央首长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们改变心意。
他倒不是想“拉关系”,因为在此之前他便宣布过,不管结果是什么,他都会申请离休。从这里就能看出,王司令这样做是绝对没有私心的。
中央首长也很认真地看了他的信。他在信上列举了很多成都比昆明更具备优势的方面,而且说得非常详细。
首先就是地理位置。
昆明虽然地处边境,方便抵御外敌,但从整个西南的角度来看,这里其实兼顾不了成都以及西藏地区,万一有突发事件发生也很难解决。
而成都虽然距离云南边境比较远,但它却处于西南较为居中的地方,可以兼顾云南、西藏等重要战略地区。
其次就是交通方面。
相较于云南来说,成都的经济发展更先进,交通也更加便利。不管什么时候发生战争,成都都能更快地运输兵力和物资,确保战斗顺利进行。
从这两点来看,保留成都军区确实比昆明更高明一点。
中央领导们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采纳了王诚汉的意见,改变了原计划。
谢振华与张铚秀二人听了这个解释后,也再无二话。只要是对国家和部队发展有好处的事,他们绝对无条件支持。
之后,两人便立即调整好心态,回去准备交接事宜了。
但两位将军毕竟是国家的功勋,杨尚昆考虑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决定给他们安排以后的去处。
谢振华的拒绝
其实张铚秀的想法和王诚汉一样,都是打算裁军结束后就申请离休,但中央并未同意。
在杨尚昆等人的安排下,张铚秀被调到了中顾委任职,而王诚汉被调到了军事科学院任职。
两位军区司令的职务解决了,杨尚昆又开始安排谢振华的职务问题。
他一开始也是想让谢振华前往军事科学院任职的,结果没想到却被对方直接拒绝了。
杨尚昆一开始还以为他在闹情绪,于是又提出让他去新的成都军区任职。
但对方却笑着说他误会了,原来他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应该腾出位置让年轻人接班了。
杨尚昆再三相劝,但见对方态度坚决也只能作罢。就这样,谢振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交接事宜,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选择,让他错失了上将军衔。
谢振华将军在革命时期便担任过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又当过团长、军分区领导。
到了解放时期,他又担任过纵队司令,在朝鲜战场上还成了军长。
除了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外,他还在教育、科研方面颇有建树。
在革命时期,他曾在红大、抗大、华东军大任职,前前后后有七年之久。
以这样的资历和经验,若是能一直待在军队,等军衔制度恢复后他是很有可能被授予上将军衔的。
不过虽然有遗憾,但谢振华将军不慕名利的举动却赢得了全军上下的一致好评。
不仅是谢将军,那些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义面前,毅然选择奉献自己的将士们,一样值得我们永远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