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不仅解放战争是那一年爆发的,而且也同样是在那一年,先后发生了对中国历史几次影响巨大的空难事故。

1946年3月17日,戴笠在乘坐飞机回南京时由于天气异常恶劣,从而导致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包括戴笠在内的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失去了生命。



1946年4月8日,又发生了一起重大飞机失事事故,在那这一次事故,博古、叶挺、邓发、王若飞等革命家都牺牲了,从而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当博古、叶挺等人的遗体被送回延安以后,毛主席却并未参加他们的追悼会,这当中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博古、叶挺、邓发、王若飞四人都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极大的革命家,特别是博古、叶挺,他们两个人,一个曾在我党的最高领导人,一个是北伐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名将,地位都非常高。



先说一说博古吧,博古是江苏无锡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

在父母的熏陶下,他从小就非常爱学习,每天都会刻苦钻研各种知识,成绩也非常优异。

他的父母一直都非常注重教育,为了让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当他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成绩优异,他考上了当时的著名学府上海大学,在他上大学以后,他仍然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同时还参加了很多社团和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和社会中。

在大学期间,博古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认识到了自己对于社会和人民的责任。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很多我党的党员,并且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当时的中国非常动荡不安,作为一名爱国青年,他深刻地意识到,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彼时的中国处于危机之中。

年轻的博古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愿景,为了改变国家的现状,他开始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在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结识我党党员身份的同学以后,他决定毅然加入到我党的行列中。



在入党以后,他开始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锤炼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他还参加了许多革命运动。

在此期间,他也曾一度被敌人逮捕,在被捕以后,他被关进了一个黑暗的牢房里,没有窗户和阳光,只有寒冷和孤独。

并且在牢房里面的时候,博古还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惨无人道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相反,他的革命信念仍然非常坚定,而且他还努力让其他被囚禁的同志也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



当敌人要他透露党的秘密,他总是坚定地回答道:“不知道!你们问错人了!”

也正是因为他始终不肯向敌人透露党的秘密,因此,敌人对他的折磨又更进了一步。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博古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勇气,他不断地向敌人表达着自己的不屈和抗争。

博古没有因为受到这些惨无人道的折磨而放弃革命的信仰,相反,他更加坚定地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够真正地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



即使身处在监狱中,博古也没有放弃思考和学习,他通过思考和学习,做到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试图地与外界保持联系,还曾经在狱中谋划组织革命行动,然而并未成功。

在经历了漫长的折磨之后,他最终获得了自由,即使是遭受了这样惨无人道的折磨,但是年轻的博古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在获释以后,他仍然选择坚定地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勇气。

同时,他也认识到,改变国家的命运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团结。



因此,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发动群众,并且还组织各种宣传活动,从而争取到了更多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1926年,年仅十九岁的博古被组织上送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在此期间,他在莫斯科还结识我党后来的领导人王明。

1930年,二十三岁的博古终于结束了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长达四年的学业,随后他便被回到了国内。

在回到国内以后,博古担任了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的职务,此时的博古,在党内的地位并不算很高,其革命资历也是非常浅的,然而,仅仅一年以后,年轻的博古却成功一步登天,成为了我党当时的最高领导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年仅二十四岁的博古之所以能一步登天成为我党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完全是因为他和之前的我党领导人王明之间的关系。

早在几年前,他和王明在苏联就认识了,那时他们之间便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和信任关系,在王明成为领导人以后,马上便想到了他,对他加以重用。

后来,王明前往苏联担任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职务,这是也意味着他无法再在国内担任我党领导人了。



王明的私心非常重,他希望能在自己前往苏联以后仍然能掌控大权,于是他便想到了自己的好友博古。

于是,王明强烈建议组织选择博古担任中央负责人职务,在他看来,博古年轻气盛,易于被他操纵。

王明指定博古为中央负责人职务一事自然是不符合规定的,然而,由于王明的权势,在他的亲自安排下,博古还是得以成功上任了。



此后,王明通过博古遥控着中国革命,这意味着他可以在不亲自到场的情况下指挥党的行动。

那段时间,尽管王明身在苏联,但他通过与博古等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而掌握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控制权。

年轻的博古由于没有主政经验,在执行王明的命令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只能机械地执行命令,他的这种盲目服从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错误的战略决策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此外,博古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他在执行王明命令的时候,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这导致了他在许多时候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和判断。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犯了一系列的错误,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最终更是直接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启了战略转移之路。

1935年,当时正值长征期间,我党召开了一次影响巨大的会议,那便是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上,博古遭到了很多党内同志的广泛批评,指责他之前的一系列错误,最终,博古也在此后卸任了中央总负责的职务。

事实上他是不得不卸任的,因为已经没有多少同志支持他了。

尽管如此,博古在遵义会议以后仍然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等要职。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的人,在当时便有党内同志如是评价他:“他是一个好人,但是不懂军事。”

虽然博古在此前的几年里犯了很多错,但是他并非出于恶意或故意的,在遵义会议以后,他真正做到了对自己之前犯的错误进行深刻反省,并真正做了痛改前非。



在他此后的革命生涯,更是在宣传领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即使博古已经痛改前非了,仍然有些同志会持续抱怨和谴责他的过去,这让他非常苦恼。

好在在这个时候,毛主席选择支持了他,在毛主席看来,这对他是不公平的,毛主席认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深刻的反思时,他们应该被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和尊重。

对于毛主席对他的支持,他感到异常感动,而后来毛主席也因为他在宣传领域的突出表现,对他越来越器重,甚至两个人还在日后成为了“忘年交”(毛主席比他大足足十四岁)。



叶挺将军也同样在我国革命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年间,他曾在粤军当中任职,后来他又随着孙中山先生参加了革命。

在1924年的时候,他选择加入到了我党当中。

1926年,叶挺将军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让部队保持高昂的斗志,并最终获得胜利。

一次,叶挺将军的部队遭遇了敌军的突然袭击,情况十分危急。

然而,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果断地下达了命令,让士兵们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进行反击。

很快,叶挺将军便带领着部队奋勇作战,最终成功地打败了敌人,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从此以后,叶挺将军的名声便传开了,而他也由此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



1927年,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他又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起义都失败了。

此后,叶挺将军便开始了流亡生涯,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他才重新复出,担任了新四军军长一职。



在他的领导下,新四军的将士们在同日寇作战时,个个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即使是在面对比自己多得多的敌人,新四军的将士们仍然没有退缩过,有时候,新四军的将士们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阻挡着敌人的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叶挺将军擅长的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协作,成功地把敌人困在了一个个局部区域内,并迫使敌人无法逃脱,他的这种战术和组织能力是新四军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著名“皖南事变”,由于新四军事先没有防备国民党军队的偷袭,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就连身为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也被国民党军队俘虏了。

被俘以后,这位昔日的抗日英雄被投入到了国民党的监狱里面。

由于叶挺将军的特殊身份,他被国民党军警单独关押,被带到一座黑暗的牢房里,那里没有窗户和阳光,只有寒冷和孤独。



期间,国民党当局多次派人劝说他“投诚”,但无一例外都被他严辞拒绝了,叶挺将军告诉他们,他宁愿死在这个黑暗的牢房里,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

尽管在被国民党军队俘虏以后,被关在监狱的叶挺将军身处黑暗和孤独之中,但从未失去对革命的追求,他相信,即使自己被关在牢房里,他的理想和信念也将会继续传递下去,并最终实现。

最终,经过敌人多年的囚禁和折磨,叶挺将军终于在1946年的时候得到了释放。

虽然他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他的精神却更加坚定,在他看来,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叶挺将军是一个连毛主席都无比敬佩的人,而博古、王若飞等人则是毛主席的好友,在得知他们牺牲的噩耗以后,毛主席非常伤心。

后来,在举行他们的追悼会的时候,大家担心毛主席会在追悼会由于情绪激动而影响身体健康,这才没有让他参加这一次的追悼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