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蒙城县乐土镇屈庙村,农技人员正在指导种粮大户学习无人机操作技术。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
眼下,江淮大地春耕备耕一派火热景象。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各地抢抓农时,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领略“智慧”春景吧。
目前正值小麦返青阶段。在亳州市蒙城县,农机市场生意火爆,从耕地、播种到收获、运输,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机具设备一应俱全。搭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拖拉机颇为走俏,无论是直线行驶还是曲线作业,都能按照预设路线精准行进,保障作业面积全覆盖。
蒙城县农机发展中心计划投入农机具总量达1.2万台套,为春季田管提供坚强的农机支撑。
植保无人机在春耕田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喷药施肥方面。淮南市凤台县有各类植保无人机1000架左右,通过无人机监管系统后台,对无人机作业进行监测。
新科技不仅用在田地里,也用在育种技术上。在凤台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利用数字“黑科技”精准控温控湿,可加速育种进程,也保障了优良种苗的稳定供应。
今年以来,芜湖市南陵县聚焦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研究种植业的微生物解决方案,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包装入库的早稻种子正在销往本省及周边省份,预计今年春耕期间可销售早稻种子约450万公斤。
从精细播种到高效灌溉,从科学施肥到智能化田管,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正在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描绘出一幅幅“数字春耕图”。(本报记者 李博 王兰兰 程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