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结束了为期两周的培训后,8名“宁晋家政工”踏上了进京就业路,她们将在北京工作半年至一年不等,为北京居民及某三甲医院提供家政服务。这已经不是来自宁晋的家政人员第一次进京了,自2024年,“宁晋家政工”被评为河北省级劳务品牌后,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仅去年就有6批次约700名宁晋家政工进京就业。

这些只是河北省劳务品牌促就业的缩影。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劳务品牌数量已达到257个,已形成特色劳务品牌县域全覆盖,带动就业1000万人次。


2月17日,即将进京的“宁晋家政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育婴师相关知识。

年后首批8名 “宁晋家政工”进京就业

2月21日5时30分,天还没亮,毕良敏等8人已经在河北百灵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门口集合,她们将从邢台市宁晋县出发,前往北京工作。作为春节后第一批入京工作的“宁晋家政工”,她们将在北京工作半年至一年不等。

6时许,汽车缓缓启动,毕良敏向车外的爱人挥手告别,“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她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一年的憧憬。毕良敏告诉记者,之前做服装生意赔了不少钱,通过了解,她发现“宁晋家政工”在京津的口碑特别好,挣得也比在当地多,所以春节过后主动来参加培训,然后进京上岗。

和毕良敏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范爱锋。

范爱锋从化工厂辞职后,选择成为一名家政人员,这次能够去北京工作,范爱锋坦言:“到大城市工作,不但能增长见识,还能多挣点,这样挺好。”

8时左右,天上开始飘雪,车上的人却顾不上欣赏雪景,大家在互相交流刚刚结束的培训以及“前辈”张娟传授的经验。春节前夕,张娟刚刚从北京的一户雇主家护理完月子,2月20日再次赶往北京入户工作。在张娟看来,北京的雇主要求会更高一些,常常会咨询一些新生儿喂养方面的知识,对月嫂和育儿师专业度的要求也更高,“虽然要求高,但是薪资待遇也高,在北京当月嫂比在县城能多挣好几千元。”张娟说。

“北京的家政公司、雇主、医院,都对我们‘宁晋家政工’这个劳务品牌特别认可,年还没有过完,就已经开始催我给他们输送家政人才了。”百灵家政负责人孙换平欣喜地说,这些都得益于“宁晋家政工”这张名片的传播。在她看来,在劳务品牌的影响下,更多的家政员愿意“走出去”,在收入增加的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孙换平告诉记者,这8名“宁晋家政工”到北京后,将和北京的某家政公司对接,先在医院实习产陪,然后安排入户。“今年预计还将组织20场培训,让‘宁晋家政工’这个品牌叫得更响。”孙换平说。

一批代表性劳务品牌脱颖而出

记者了解到,宁晋县人社局充分发挥县域特色劳务品牌在稳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有力抓手,不断完善培训、输出、创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该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江建军告诉记者,自2024年以来,依托百灵家政打造的“宁晋家政工”劳务品牌,为农村和社区开设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课堂,提供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累计帮助县域内有就业意愿人员成功就业50000余人次。同时,主动外联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用人单位,签订用人输送协议,外派输送服务人员1000余人。

这只是河北省打造具有标志性、代表性劳务品牌的一个缩影。

2024年,河北省省级劳务品牌名单公布,枣强复材师、晋州纺织工、黄骅模具精匠、盐山管道装备工等40个劳务品牌被评为2024年河北省省级劳务品牌。至此,河北省已有257个劳务品牌,其中,省级劳务品牌达100个。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劳务品牌的促就业能力显著。

“晋州纺织工”劳务品牌是晋州市依托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的以纺纱、浆纱、织布、印染等为主的全链条、多环节劳务工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约10万人。

“安国中药工”从业人员20000余人,现代中药工业园区集聚了北京同仁堂、国药乐仁堂、漳州片仔癀、河南百消丹等132家企业,吸引了保定市及周边地区众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雄安政务管家”已在京津冀等地22个政务服务中心成功复制,促进就业3800人,2021年销售收入超6000万元。

“高阳织女”从业人员12.5万人,人均年收入近7万元;“栗乡新农人”依托板栗产业链实现转移就业6.3万人,劳务性收入20.16亿元……

擦亮劳务品牌“冀”字号招牌

一个劳务品牌就是一张闪亮的就业名片,也是赢得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一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不仅在就业市场上享有信誉度和竞争力,更可以有效带动一大批劳动者就业增收。

记者从河北省人社厅获悉,在发展劳务品牌过程中,省人社部门用足用好创业培训、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劳务品牌从业脱贫人口发挥技能优势、专业所长、从业经历等优势开展创新创业。2022年河北省首次评选出30个省级劳务品牌,省人社厅向其发放扶持资金900万元。

根据规定,河北省还对每个省级劳务品牌一次性财政资金补助3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劳务品牌发展建设、提升就业带动能力等方面支出,入选的省级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人数要比上年度增加10%以上或就业人数增加不少于100人。此外,河北还将劳务品牌资源库、省级劳务品牌评定、从业人员数据管理等,纳入全省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实行数字化管理。

为了擦亮劳务品牌的“冀”字号招牌,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河北省把建设劳务品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来抓,因地制宜培育了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劳务品牌。

如今,河北省各劳务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产业发展效果显著增强。目前已形成特色劳务品牌县域全覆盖,带动就业1000万人次;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全省劳务品牌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30%;共有71人荣获国家级“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河北工人报记者 李华/文 记者 林峰/图)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