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从最初的“特别军事行动”,再到如今已经成为,几乎改写世界秩序的持久消耗战。从头开始,看看这场冲突是如何爆发,又是如何演变为今天的消耗战模式的。
2014年的乌克兰颜色革命,被认为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在这场事件中,乌克兰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并在之后流亡俄罗斯,乌克兰国内随即掀起了一场,针对俄族人口的迫害与清洗。
在同一时间,由于乌克兰政局变天,新任波罗申科政府全面倒向北约,俄罗斯出于战略目的直接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并以公投的形式将此地纳入控制。
与此同时,北约国家也在2015年以后,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大批北约武器入境乌克兰,北约教官也帮助乌军在乌东地区修建防线,构筑一系列堡垒城市。
在意识到明斯克协议只是西方国家的缓兵之计,北约武装乌克兰,甚至进入乌克兰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俄乌两国从2021年年底开始进入军事对峙状态,俄罗斯向俄乌边境调集大量兵力。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俄乌对峙最终演变为了俄乌冲突,俄罗斯在2022年年初宣布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寻求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将近20万俄军全线出击,目标直指乌克兰的各大城市以及首都基辅。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最为著名的显然就是基辅战役,与马里乌波尔战役,其中基辅战役以乌军胜利告终,由于缺少兵力以及补给线被持续骚扰,俄军被迫从乌克兰北部地区全面撤出,这也使得俄乌双方的作战重点开始转入顿巴斯与哈尔科夫地区。
马里乌波尔战役是俄乌冲突,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围歼战,乌军“亚速营”以及多国雇佣兵在此地被俄军全歼,时至今日,马里乌波尔战役依然是俄军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
随着时间进入2022年下半年,进入战争的第二阶段,乌军趁俄军兵力不足,且大量部队回国休整的窗口期,果断发起哈尔科夫大反攻,和赫尔松北岸反攻。这两场反攻的成功,使俄军进攻节奏被彻底打乱,乌军在短期内甚至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俄军反而成为了被动防守的一方。
战争的第三阶段是进入消耗战,2023年俄乌双方在巴赫穆特地区,爆发大规模战斗,这场被载入史册的巴赫穆特战役,是俄乌冲突进入消耗战模式的关键节点。
自此战之后,两军的作战重点开始围绕争夺重要堡垒城市展开。
在巴赫穆特之战结束后,不甘失败的乌军立即选择发动夏季攻势,旨在将扎波罗热的俄军拦腰折断,并一路攻占马里乌波尔,迫使俄军从第聂伯河沿岸撤退至克里米亚。
时至今日,随着西方对乌军援的逐步减少,以及俄军兵力越来越多,俄军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乌克兰已出现防线崩溃的前兆。
在特朗普政府多次表态要短期内解决俄乌冲突,并与俄罗斯进行双边会谈以后,或许在2025年年内,俄乌冲突就可能会迎来和谈,也希望这场数百万人伤亡,造成大量战争难命的冲突能够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