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无奈感慨:“叫他往东他往西,叫他打狗他撵鸡!” 家中那个小小的身影,仿佛突然变成了 “叛逆娃”,处处和自己对着干。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却又不得其解。其实,当孩子出现这种对抗行为时,先别急着生气,背后可能隐藏着这些深层次的原因。



一、渴望独立,想要证明自己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儿童步入青少年时期,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渴望挣脱土壤的束缚,向着阳光自由生长。在这个阶段,父母的 “命令” 和 “唠叨”,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关怀与指导,反而成了一种束缚。

比如,周末孩子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家长却要求孩子在家完成作业,孩子可能就会表现出抵触情绪。在家长看来,完成作业是首要任务,出去玩可以放在之后;但在孩子心里,和朋友的约定同样重要,他们渴望拥有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去体验属于自己的社交生活。这种对独立的渴望,驱使他们反抗父母的指令,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二、缺乏沟通,误解越来越深

很多时候,家长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小到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大到对未来的迷茫。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到这些情绪,没有给予孩子倾诉的机会,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经验和标准去要求孩子,就会导致双方之间的误解越来越深。

例如,孩子在学校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心情低落,回到家后家长没有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反而批评孩子不够努力。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渐渐就会对家长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再听从家长的话。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从而关闭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三、模仿学习,你的行为影响他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如果家长平时喜欢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比如 “你必须马上把作业写完!”“不许看电视!” 孩子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也会学会用这种强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此外,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父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会逐渐习惯用对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他们在与父母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自然也会模仿这种行为,通过和父母对着干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孩子总和你对着干时,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孩子不爱你的表现。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成长。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引导。

家长们不妨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时,自然会更愿意与家长沟通,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叛逆期,你会发现,那个曾经与你针锋相对的孩子,正在慢慢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人,而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亲密。让我们一起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智和教育深耕家庭教育十余年,帮助父母提高教养认知,提高养育子女的能力,重点解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厌学辍学、拖拉磨蹭、沉迷网络、自卑抑郁、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助力父母从有效沟通、情绪管理、解决冲突等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