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你很想和他们好好相处,但每次互动都让你感到特别沮丧、生气或被贬低?
或者有没有那种你一想到就要见他就觉得头疼的人?因为他们的某些行为总是让你心里不舒服,甚至让你觉得自己很无力?而其实你平时是个挺理智又友善的人。
这样的人,可能是你的老婆,你的丈夫,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或者同事等等。
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说自己很友好、很有爱心,但在对话中却总是反驳别人,还会反过来挖苦和指责别人。
比如说,我有个女性朋友情绪控制不太好,很容易为小事生气。她男朋友则比较随和,基本上都是顺着她的意思来。
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因为上菜慢的问题,这位朋友开始生气。她男朋友就劝她说:“出来吃饭就是为了开心,上菜慢点也没关系,大家可以聊聊天嘛。”结果,这位朋友立马觉得男友不帮她解决问题,反而在批评她,于是更加生气了,对着男友一顿骂。
本来是件小事,为什么最后搞得大家都不愉快呢?因为这个朋友总喜欢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有人跟她讲道理,她就会觉得自己没被重视,然后就不高兴了。
这些人本身可能并不是坏人,在日常交往中也挺和谐的。但当他们用这种方式对待他人时,你会感觉特别难受,甚至有种说不出的痛苦,这种感觉可能会持续很久。
我发现,学会如何处理和理解这些不讲理的行为,是我这几年学到的重要教训之一。一开始我以为问题出在我身上,后来才发现其实是对方的问题。跟这样的人相处,很容易让你怀疑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边缘性、反社会或自恋型人格障碍都有明确的特征列表来描述。然而,除非你长时间与这些人相处,否则在短暂的接触中,这些症状通常不会明显到可以被诊断出来的程度。这意味着,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互动,你才可能注意到他们行为中的异常模式。简短的交往往往不足以揭示这些问题。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难相处的人都属于“不讲理”的类型,有些人只是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而已。
那么,怎么判断身边的人是不是这种“不讲理”的人呢?
什么是“不讲道理”的人?
这类人通常难以进行理性交流,他们会扭曲你的话或混淆你的意思,并反过来说你不懂沟通。
他们的行为特征包括:
- 隐瞒或公开贬低你的评论,或以“笑话”形式说刻薄话。
- 不尊重责任界限,喜欢在你放松警惕后再打击你。
- 不愿考虑你的观点或倾听解释,反驳你的感受或表现冷漠。
- 霸道,不容讨论。
- 容易让你感到难过、悲伤或情绪激动。
- 在你因激怒而失控时,会让你觉得问题在你。
- 情绪表现极端,好时极好,坏时令人想逃避。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如何与“不讲理”的人相处?
记住以下7个法则,当你觉得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时,可以立刻提醒自己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尽量减少与他们相处的时间:
尝试缩短与这类人的互动时间。
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亲密伙伴或家人,考虑你是否能忍受对方的行为;如果不是,评估是否值得将时间花在这种关系上。
总之,识别对方敏感的地方,然后主动识别远离这种行为引起对方的敏感。如果你觉得这样很累,就离开。
第二,保持逻辑:
虽然你可能擅长表达,并倾向于从情感或同理心的角度试图与这种人建立联系并进行理智对话,但需注意,对于不讲道理的人来说,这种方式通常无效。
那些基于内心感受的沟通策略,如“当你做X(事情)让我感觉Y(情绪)”,对关心和合理的人有效,但对于不讲道理的人却往往无法引起共鸣,甚至可能增加你的挫败感。
因此,在与不讲道理的人交流时,最好保持基于事实的简明沟通,避免过多的情绪投入。
第三,谈论的话题要专注于他们自己:
为了避免成为贬低评论、操纵或扭曲你话语的目标,尽量减少你在对话中提供的信息量。
当不得不与这些人交谈时,引导对话内容转向他们自身,让他们谈论自己的事情。这种方式比主动分享个人信息更安全,可以减少被误解或利用的机会。
第四,放弃幻想,不要期望他们会变得更好:
对于那些总是让你失望的人,建议放弃对其改变的幻想。
尽管有时这些人扮演着父母、伴侣、朋友等重要角色,并且偶尔表现出改善的迹象,但实际上,期待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往往是不现实的。我
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拯救”他们,或者相信他们在未来会有所不同。然而,事实是除非发生了重大的事件促使他们真正反思和改变,否则这类人的行为模式很难发生实质性转变。
因此,接受他们的现状,认清其真实面目,是保护自己情感健康的重要一步。
第五,远离让你陷入困境的话题:
在与难以相处的人互动前,预先思考那些可能引发冲突或批评的话题,并主动避开这些话题。
例如,如果你知道某位家庭成员经常对你职业选择提出批评,当他们询问你的工作进展时,简单回应一句“还不错”,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避免过多讨论可能被对方利用来批评或指责你的内容,以免陷入不必要的争执和负面情绪中。
第六,不要试图让他们看到你的观点:
面对不讲道理的人,不要尝试通过解释自己来寻求他们的理解或同情。这类人通常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试图说服他们只会让你感到更加沮丧。
如果你已经尝试了一两次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未见任何积极变化,最好停止这种努力。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些人由于其固执的性格特点,不会为了他人而调整自己的观点。
与其浪费精力试图改变他们的看法,不如专注于自我保护和情感健康,减少无谓的争论和失望。
第七,制造相处的干扰:
当不得不与这类人相处时,尝试通过引入一些活动来打破你们之间的互动模式。
例如,如果有宠物在场,可以逗一逗小猫或小狗;或者参与一些娱乐活动,甚至帮忙做些家务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使其焦点从你身上移开,从而减少直接冲突的机会。如果能够成功地让对方参与到某些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情中,将更有利于缓解紧张的气氛。
通过巧妙运用这些技巧,在保持礼貌甚至友好的前提下进行互动,有可能帮助你在必要时维持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
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维系这种关系,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当这个人是家庭成员、老板或其他无法轻易避开的重要人物时,这些策略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终,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理性,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不让这样的人打乱你的生活步调或影响到你的情感健康。
以上七个法则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你在面对不讲理的人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必要的社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