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舞台永远不乏戏剧性,就在不久前,美国参议院确认卢特尼克为新一任商务部长。这一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其中,中国的反应尤为迅速,商务部部长几乎是立刻就送出了祝贺信,而且贺词中“合作”二字被反复提及。很显然,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可能迎来新一轮互融与互动。
(卢特尼克)
要想理解卢特尼克的上任为何如此关键,我们必须先回头看看他的前任雷蒙多。雷蒙多在担任美国商务部长期间,可谓是对华政策的“铁腕人物”。她不仅仅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典型政治家,更重要的是,她扮演的角色中“鹰派”色彩鲜明。例如,在她即将卸任之际,还不忘抛出新的限制措施,旨在禁止使用中国软硬件的联网汽车在美国道路上行驶。这不仅影响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美国市场,也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她还频频炒作所谓的“中国技术威胁论”,让两国的“科技冷战”气氛愈演愈烈。
(雷蒙多)
雷蒙多的一系列操作,像极了给自己加上一圈光环,只是这光环是由“不合作”的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卢特尼克的上任,无疑成为撬动中美风向变化的新起点。
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定律中,卢特尼克的第一把火,包括和中方进行经贸合作沟通。这里不得不提到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他现在还只是在幕后指点江山,但特朗普对卢特尼克明显寄予厚望,并放出风声有意与中国达成新贸易协议。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特朗普会信任卢特尼克?答案可能在于他的“商海历练”和“谈判技巧”。
(特朗普)
特朗普曾多次强调自己的关税政策多么伟大,并且也暗示了相信卢特尼克的谈判能力能够让美国与中国达成更“宏大”的协议。特朗普为这场“新交易”的序幕拉开了帷幕,但具体剧本该如何演绎,显然要看卢特尼克进一步动作。
(拜登)
如果说过去几年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寒冬,那么卢特尼克的任命似乎点燃了一丝回暖的希望。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可以用“穷追猛打”来形容,虽说拜登和特朗普都是从政治角力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在方法论上却有所区别:拜登更倾向于联合盟友,建立一种“友好包围圈”;而特朗普的策略则更为直接,喜欢通过直接谈判来解决问题。
事实上,中国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积极态度一直未变。中方反复强调的“合作”,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是一种战略暗示。中国期待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制裁与对抗。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美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两国的全面经济合作不仅会对自身发展产生影响,更对全球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