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迈过136亿大关,是迄今为止最赚钱的国产电影,没有之一。
目前专业平台预测内地总票房达到151亿,而海外票房累计过亿,中国香港上映后票房也一路高歌,且不说后续收益,按照目前136亿计算,片方分账高达48.35亿,去掉5亿成本,《哪吒2》目前收益已经超过40亿!
需要注意的是,《哪吒2》只有5家出品方,依次为导演饺子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光线传媒和光线影业,后面自在境界也是导演饺子控股的公司,彩条屋则是光线全资控股的公司,发行方也只有光线自己,这意味着,哪怕是五五分红,导演饺子和光线影业各自都能分到20亿。
但没有人会嫌钱多,事实上,由于前期没有预判到《哪吒2》会火成这样,导演饺子和光线影业没能接住这一波“泼天的富贵”,预估损失高达100多亿,拍大腿之余,光线影业终于出手了。
先说损失在哪。
近几年二次元的衍生品市场逐步扩大,各种谷子、吧唧卡、玩具等备受年轻人追捧。作为动画电影,这部分原本是《哪吒2》重点开拓并深耕的领域。
速途研究院的院长之前曾表示:“现在纵观全世界排名前十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衍生品授权周边所赚的钱比电影票房赚的钱还要多,甚至一些好的电影,衍生品和周边赚的钱是电影票房的3倍还要多。”
不用说3倍,就算1:1计算,《哪吒2》如果运营得当,衍生品和周边赚的钱至少能有100多亿。
但现实如何呢?出品方光线影业在衍生品和周边这块,授权给了包括湖南桑尼森迪玩具、泡泡玛特等20余家合作伙伴,据媒体报道,目前湖南桑尼森迪销售额突破2亿元,但侵权现象严重,公司负责人坦言,有20多家商户通过社交平台销售山寨版哪吒,维权很难。
盗版如此猖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正版供不应求,无论是桑尼森迪还是泡泡玛特,商品总是上架就很快售罄,大批粉丝想买都买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购买盗版。
这样的结果证明,从一开始光线影业就操作失误了。很显然,出品方没有特别在意电影的周边和衍生品市场,毕竟中国电影市场和北美不同,以往没有这个领域的成功先例,上一个衍生品被追捧的例子还是《流浪地球2》,当时片方联合公司做了优盘等衍生品,结果因为用料问题和品质问题遭用户投诉,片方和生产商都焦头烂额。
试想一下,如果光线影业能预料到电影会火到这种程度,肯定会在衍生品和周边领域花更多功夫,大幅提高授权费用、采用和生产商按比例分销售利润,甚至由自己牵头,找工厂代工生产官方衍生品的方式,如今肯定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退一步说,哪怕只是沿用这一次的授权模式,如果能敦促合作方提前大量备货、有充足的商品供应,肯定会有更高的销售额,能让粉丝更快买到心仪的周边,就不用买盗版了。如今面对100多亿的损失,其实远远高过票房分红。
应该是意识到自己损失越来越大,版权方光线传媒终于出手了,查询可知,光线传媒已起诉多家游戏公司侵权,法院也已向相关公司传票。有律师表示,这些都是典型的著作权侵权,通常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并赔偿损失。但不管诉讼结果如何,损失都已经造成了,光线传媒追悔莫及。
不过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行业也是在不断摸索中进步,相信有了这一次经验,到了《哪吒3》时,衍生品和周边的生产、销售,以及品牌运营和版权维护都会更完善,没买到《哪吒2》周边的粉丝,等着买《哪吒3》的周边也不迟。